时间 : 2009-11-26 07:18:11 来源:www.kq88.com
上颌窦底提升术在早期上颌牙龈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口腔外科 口腔颌面肿瘤 口腔肿瘤 口腔美容整形 拔牙 口腔手术 唇裂 腭裂 牙龈癌 口腔癌 兔唇 牙科整形 牙科美容
作者:孟箭 郭伟 张清 文章来源: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8-11-614:44:04 【博客】【论坛】【投稿】【打印】【关闭】【摘 要】 目的 探讨上颌窦底提升术在早期上颌牙龈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例局限于上颌牙龈部的早期牙龈癌(男5例,女2例),于上颌窦前壁开窗,行上颌窦底粘膜提升后,矩形扩大切除窦底上颌骨及肿瘤,腭瓣或颊脂垫瓣修复创面。结果 1例上颌窦底粘膜破损,其余6例病人上颌窦底提升顺利。随访1~2年无复发,近期效果满意。结论 该术式符合无瘤操作原则,具有切除病灶彻底,又尽量保瘤上颌骨功能的优点,尤其有利于修复重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牙龈癌;上颌骨切除术;上颌窦底提升
上颌窦底提升由Tatum〔1〕提出,被应用于上颌窦底植骨牙种植手术中,解决了上颌骨量不足的问题,效果已得到肯定〔2〕。我们对7例早期上颌牙龈癌病人,整块切除窦底骨质及病灶,并将上颌窦底提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存上颌骨的功能,取得较好疗效。
1. 本组7例病人,男5例,女2例。年龄56~72岁,全身状况良好,局部检查符合以下条件:病灶局限于上颌后牙牙龈部。临床分期TlNoMo,无急性上颌窦炎。冠状位CT显示,上颌窦底粘膜无侵犯,窦底骨质无破坏。病理为高分化鳞癌。术前予平阳霉素60~80mg化疗。 2. 手术操作要点 2.1 上颌前庭沟作切口,掀起粘骨膜瓣,注意保护眶下神经。上颌窦前壁开窗(图1),以直径2mm球钻仔细磨除上颌窦前壁骨质,用弯度适宜的鼻粘膜分离器沿骨面仔细分离,上推上颌窦底粘膜,同时确认窦底无肿瘤侵犯。 2.2 上颌牙龈肿瘤扩大2~3cm作切口,保持箱形切除,以保证切除边界安全,骨切口处可以打孔标记(图2),然后用锯或骨凿把病灶及窦底骨块作整块切除。
图1 上颌窦前壁开窗
图2 上颌窦底提升后,病变及周围骨质整块切除
2.3 软组织边界做冰冻切片,以保证切缘安全。 2.4 创面以腭瓣或颊脂垫瓣移位覆盖,也可行同期植骨;创面过大者,以碘仿纱条填塞包扎。
6例病人上颌窦底提升顺利,伤口愈合良好;1例病人上颌窦底粘膜破损,后经腭瓣严密覆盖,未形成上颌窦瘘。面部无畸形,随访1~2年肿瘤无复发,上颌窦功能正常。为以后植骨及种植义齿修复创造了条件。
1. 80年代起,保存性功能性外科成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特点,其要求是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尽量保留组织,以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2〕。上颌牙龈癌的常规术式是上颌骨切除术,但具体病例要坚持个体化的原则,对同一种肿瘤的切除范围不仅要考虑肿瘤大小,还要考虑其所在部位、恶性程度和病理分型。本文7例病例肿瘤范围局限,细胞分化程度高,侵袭性不强,上颌窦底粘膜无侵犯,窦底骨质无破坏。经1~2年随访,表明该术式可达到根治性切除。 2. 本文采用上颌窦底粘膜提升后,从正常解剖分界处扩大切除肿瘤,既防止了对瘤体的挤压,符合无瘤操作原则;又保证了切除范围,保留了上颌窦的功能,尤其为修复重建打下了基础。我们发现,本组中年龄偏大、且患上颌窦慢性炎症的病人,其粘膜增厚,较有利于分离。但健康的上颌窦粘膜很薄、易破,破损后缝合的方法常不能奏效。因此,在分离提升粘膜时要仔细,一旦破损不要强行拉拢缝合,可以腭瓣或颊脂垫瓣移位,严密覆盖,防止发生口腔上颌窦瘘。术后应防止感冒及伤口感染,以利伤口愈合。但腭部作大范围切除者,往往无足够粘膜瓣覆盖。所以,操作一定要仔细,尽量避免上颌窦底粘膜破损,尤其对于计划植骨的病例,更显重要。 3.该术式适应征选择应较严格,仅适于分化程度较高于位牙龈部的早期牙龈癌。手术切除范围足够,可予同期植骨修复,近期效果满意。手术操作力求细致,器械要求较高,手术时间较长,其远期效果尚须进一步观察。
作者单位:孟箭(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徐州,210009)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责任编辑:姚红祥
上篇文章:仓鼠口腔癌变过程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RNA的表达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