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FI在
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推荐到首页 □李琴张玉华 《中国保健》2009年第08期1/3页123
【中图分类号】R5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8-0358-02
【摘要】目的:探讨CDFI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52例,分析他们经CDFI检测的声像图特征。结果:5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中仅通过CDFI来准确诊断的只有43例,9例误诊为甲状腺其他疾病,确诊率为82.69%。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声像为:甲状腺内边界不清、与压痛和肿热相一致的片状低回声以及其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内部基本无血流信号;CDFI作为一种无创、经济、可重复性强的检查技术,可以通过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大大提高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的确诊率。
【关键词】CDFI;亚急性甲状腺炎;确诊率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以通过血流信息鉴别二维(2D)超声不能清楚显示的管道结构,并可用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定量指标来反映病变特征。本文研究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
甲状腺疾病,仅依靠实验室检查,诊断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对5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超声显像特征分析,进一步探讨CDFI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2例,女29例,男23例,年龄32~67岁,平均43.5岁,病程7d~6个月。全部经细针抽吸活检(FNAB)及临床治疗后明确诊断。52例通过临床确诊的SAT中:①42例有轻―重度的颈部肿痛及压痛,42例中有13例伴有发热;②血沉(ESR)变快的有43例;③5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中29例T3、T4升高而TSH下降,12例T3增高而T4正常,3例T4增高而T3正常,1例TSH升高而T3、T4正常,5例TSH降低而T3、T4正常,10例T3、T4浓度正常;④41例中有35例做过24h吸碘率检查,34例吸碘率偏低或明显减低,1例正常。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GE730、PhilipsiHD11实时三维彩超,线阵探头,频率5.5~12.5MHz,患者仰卧,肩部垫高,头后仰,充分暴露颈部,左右对比,多切而反复扫查。测量甲状腺大小,重点观察异常回声区声像特点,应用CDFI观察其血流分布状况和特点,在异常回声区域适当加压探查观察有无
局部压痛。
2结果
5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中,超声确诊43例,其中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合并
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被误诊为甲状腺其他疾病,其中2例为甲状腺癌,2例为Graves病,2例为桥本病,3例为
结节性甲状腺肿。
43例声像图表现:①双侧叶弥漫性肿大35例,8例单侧叶局限性肿大,回声减低,分布不均匀;②回声减低的甲状腺内出现单个或多个低回声及无回声区31例,其中28例为低回声区,3例出现无回声区;28例低回声中3例见钙化,后伴声影;13例边界清,18例边界较模糊,形态不规则26例,类圆形5例,大小不一(7~20mm);③CDFI检查显示正常部位甲状腺血流无变化,低回声区边缘血流信号而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4例内可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而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
9例误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声像图表现:①2例误诊为甲状腺癌,声像图上表现为甲状腺未见明显肿大,病灶较小,单发,呈低回声,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未见明显包膜,CDFI内探及少许血流信号;②2例误诊为Graves病,声像图上表现为甲状腺两侧叶弥漫性肿大,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匀,未见明显结节声像,CDFI显示甲状腺内血流信号异常丰富,“火海征”阳性;③2例为桥本病,声像图上表现为甲状腺对称性肿大,峡部也增厚,整个甲状腺内回声不均匀,见少许线样偏强回声,未见明显结节声像,CDFI“火海征”阳性;④3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声像图上表现为甲状腺不对称性肿大,内见多个结节,大小不一,结节回声强弱不等,CDFI部分结节周边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而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3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甲状腺疾病,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多在数周至数月后病情完全恢复[1],通常不会继发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如果积极治疗,24h内症状可以明显改善。回顾分析52例确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超声图像显示:所有患者甲状腺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声不均匀减低改变,多数为对称性弥漫性中度肿大,也可见单叶弥漫性和局限性肿大,病灶局限性单发或多发,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发病,病灶为形态不规则低回声,病灶以中心部位最低,边界模糊不清,后方回声稍增强。CDFI检查发现异常回声周边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而内部血流信号少数较丰富或无血流显示,甲状腺上动脉流速增高不明显,与文献报道一致[2]。实验室检查符合甲状腺吸碘率降低和T3、T4增高的“分离现象”,所有回声减低部位均有明显压痛。1/3页123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