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6 11:31:20 来源:www.med66.com
咽旁脓肿(parapharyngealabscess)为咽旁隙的化脓性炎症,早期为蜂窝组织炎发展而成脓肿。其感染途径较多,如腭扁桃体、咽扁桃体、牙齿、腮腺以及鼻部、咽部所属淋巴结等处的急性炎症,均可蔓延至咽旁隙中。尤其在儿童,这些部位是发生感染的常见部位,故咽旁隙头、颈部最易受感染的间隙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致病菌最常见的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导致咽旁隙感染的原因:
一、邻近组织或器官的化脓性炎症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及急性鼻炎、鼻窦炎等,直接侵袭或经血行感染侵入咽旁隙形成脓肿。邻近组织的脓肿直接溃破或延展,如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脓肿、牙槽脓肿、颞骨岩部脓肿及耳源性颈深部脓肿(Bezold氏脓肿)等,均可能引起本病。
二、咽部外伤及异物咽侧壁受异物或器械的损伤,引起感染,如鱼刺刺伤、内窥镜检查时的损伤等,炎症蔓延至咽旁隙,可形成脓肿;咽或口腔手术,如扁桃体切除或拔牙等,麻醉针头可将细菌直接带入咽旁隙引起感染。另外,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时,误将咽上缩肌穿透,也可引起本病。
三、经血流和淋巴系感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感染,可经血流和淋巴系累及咽旁隙,引发本病。
临床表现
一、症状患者局部表现有咽侧及颈部剧烈疼痛,吞咽障碍,语言含混。咽旁前隙感染因侵及翼内肌,可出现牙关紧闭,张口困难。全身症状有病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头痛不适,持续高热,间有寒战,呈脓毒型热。
二、体征患侧下颌下区肿胀,局部坚硬,触痛明显,病人头部偏向患侧以减轻疼痛。严重者肿胀范围可上达腮腺,下沿胸锁乳突肌而达锁骨上窝。如已形成脓肿,则局部可能变软。咽部检查可见咽侧壁隆起,软腭及腭弓充血水肿,扁桃体被推向咽腔中央,而扁桃体本身无明显病变,口腔内分泌物较多,因张口受限,有时咽部病变看不清楚。如为后隙感染,不引起牙关紧闭,扁桃体不被推移。
根据临床表现及有关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如可以颈部肿胀处穿刺抽脓;B超检查可以探及液平面;X线颈部摄片,可见咽侧软组织阴影加宽;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但由于脓肿位于深部,从颈外触诊时不易摸到波动感,故不能以有无波动感作为诊断咽旁脓肿的依据。
鉴别诊断
一、扁桃体脓肿为扁桃体本身的脓肿,可在扁桃体内穿刺抽出脓腋,从扁桃体上隐窝中可见脓液流出。患侧扁桃体肿大,炎症向周围浸润,但无张口受限。
二、脓性下颌炎是口底的急性炎症,形成弥漫性蜂窝组织炎,在口底及颏下有炎性肿块将舌抬高,压舌疼痛,伸舌困难,张口受限但非牙关紧闭,感染侵及到咽、喉部可出现上呼吸道梗阻。软腭及舌腭弓充血隆起。此病多因牙源性感染引起。
三、咽后脓肿急性型起病急,有发热、哭闹、烦躁不安,因咽痛拒食。一般在发病后2~3日即可形成脓肿。脓肿形成后,咽后壁隆起突向咽腔,则有不同程度的咽下困难及呼吸不畅。慢性型起病缓慢,病程长,多伴有结核病的全身表现,咽部症状不明显,常在3周后脓肿逐渐增大才有喉咽部梗阻感和吞咽不畅感。检查颈部活动受限,下颌角下及颈侧淋巴结肿胀、压痛。咽部粘膜充血,咽后壁膨隆,多偏于一侧,触之柔软或有波动感。
一、向周围扩展由于炎症扩散,可导致咽后脓肿、喉水肿、纵隔炎等。
二、颈动脉鞘感染为咽旁隙感染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炎症侵及颈动脉壁可发生致死性大出血,颈内静脉受累,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及脓毒性败血症危及生命。
一、脓肿未形成前以消炎治疗为主。为防止炎症扩散及并发症的发生,可应用足量抗生素及磺胺药。局部热敷或理疗。病人卧床休息,多饮水,吃软食,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及缓泻剂。
二、脓肿形成期
1、经颈外径路切开排脓。适用于脓肿位置较深或颈部肿胀明显者。在局麻下以下颌角为中心,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做一纵行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软组织进入脓腔。排脓后冲洗干净,放置引流条,缝合部分伤口并包扎之。每日换药一次,宜用抗生素液冲洗脓腔。
2、经口径路:适用于脓肿明显突向咽侧壁,且无血管搏动者。在咽侧壁最突出部分作一垂直切口,约2cm长,然后用血管钳钝性分离到脓腔,引流脓液。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