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眼部带状疱疹

请问患有眼部带状疱疹如何避免感染眼部并发症?

时间 : 2009-11-26 18:07:40 来源:ask.39.net

[摘要]

带状疱疹这个病用药物治疗效果很差,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如果治疗方法不当,容易留下后遗神经痛或者瘙痒,再治疗起来就很麻烦了,但是中医一指禅手法推拿疏通经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效果最好.这种治疗方法对有其他

网友回答

带状疱疹这个病用药物治疗效果很差,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如果治疗方法不当,容易留下后遗神经痛或者瘙痒,再治疗起来就很麻烦了,但是中医一指禅手法推拿疏通经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效果最好.这种治疗方法对有其他疾病的人和孕妇最好.下面介绍一下仅供参考:中医一指禅手法推拿疏通经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是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是运行气血,津液的通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道理.不是直接针对病源,而是直接作用于患者患病的部位.以特定手法刺激患者经络,通过皮肤透入,产生信息,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进而激发经络之气,靠经络的调节作用来改变机体的病理状态.通过经络感应传导传递到相应的脏腑,以行气活血,疏经通络,扶正祛邪,调理脏腑,调节和改善患者患病部位微循环及其周围的感觉神经末梢.对脏腑进行调理,促进脏腑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协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机能,平衡人体阴阳,进而使人体整个机体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平衡协调,使机体恢复正常和提高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巧妙的起到了从外治内,治愈疾病的作用.从而解除患者之病痛,亦使疱疹自行消失,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对疱疹后遗神经痛千万不要采用那些陈旧的、盲目的神经破坏性治疗,如神经封闭、切断、阻滞,冷冻,激光照射,使用镇痛泵,烤电,向神经根(或椎管)内注射激素、麻醉剂、干扰素、营养神经的药等,造成医源性新病,给患者带来永久性伤害性并发症――麻木、肌肉萎缩等(即使这样也未必能解除患者的疼痛).治疗带状疱疹一般不要把疱疹弄破,应让其自行消失,大概需要1-2周就会结痂的.疱疹很好治疗,就是西医西药治疗好留后遗神经痛,就怕留下后遗神经痛,一旦留下后遗神经痛就不好治疗了,特别是用西医西药治疗就更不好治愈了,如果西医西药能治愈的话就留不下后遗神经痛了,一旦留下后遗神经痛,这时就不要再用西医治疗了,一定要找中医治疗.疱疹是小事,关键是后遗神经痛痛苦是大事,疱疹早一天好,晚一天好,患者痛苦不很,留下后遗神经痛患者就要受大罪,吃大苦了,所以在此告诫患者治疗此病一定要找中医(特别是民间中医)治疗.最好一开始治疗此病就用中医治疗,这样就不会留下后遗神经痛了.此病千万不要用西医西药治疗.此病虽然危及不着生命,但是治疗不合适留下后遗神经痛患者痛苦就大了,一旦留下后遗神经痛就麻烦了.特别是头部、眼部、面部的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效果最好.并且不留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又称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丹、缠腰龙、蜘蛛疮、蛇串疮、火带疮、皮蛇、生蛇、蛇缠腰等)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此病发生的病理机制为:本病在无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如儿童)中引起原发感染,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即水痘。水痘症状消失后,感染的病毒以潜伏形式长期存在于脊髓神经或颅神经的神经元细胞中,被某些因素激活后,病毒从一个或数个神经节沿相应的周围感觉神经到达皮肤,在神经末梢迅速繁殖并破坏组织、细胞,使之发炎、出血、死亡而发病,引起复发感染,即带状疱疹。中医称这种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神经和皮肤同时受累的)皮肤病,多是由情志抑郁,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蕴,复因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生。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本病初起多属肝胆湿热型或脾经湿盛型,日久或年老体弱多属气滞血瘀型(经络不通,气血凝滞,循行不畅,凝滞肌肤,不通则痛,疼痛不止)。其发病率高,各个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尤其是老年人多见,并且钻心地疼痛使人难以忍受。国内外整个医学界至今还没有预防和彻底根治的药物及方法。原发感染患水痘后,继发感染即患带状疱疹;但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产生抗体,终身免疫,会有部分患者转为后遗神经痛。如泛发则应警惕潜在的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患病后要尽早就医,越早越易治愈;反之,则病情加重,疼痛加剧,轻者遗留神经痛,重者会发生意外。带状疱疹感染的因素:本病不传染,其原发感染后,病毒就躲进了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尚无办法清除,也无法预测复发时间,所以无从预防和根治。但已发现复发感染为带状疱疹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密切,如老年人、局部创伤后、系统红斑狼疮、淋巴瘤、白血病、艾滋病以及长期接受皮肤激素、放射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病人最易感染,且病程长,病情重,后遗神经痛更突出。带状疱疹的主要特点:1、各年龄段都会发病,以老年人多见;2、四季皆能发病,以春秋季居多;3、人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现疱疹,以躯干及头、面部最常见;四肢最少见;4、发病时伴有疼痛,疱疹结痂后部分还会延续;5、水疱和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躯体中线。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1、出疱疹前三、四天,局部出现瘙痒、灼热、剧烈疼痛;2、发病部位起初为片状红斑或集簇性的粟粒状小丘疹,继而出现集簇性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成带状排列,透明或由透明变混浊,后干燥结痂;3、可伴临近淋巴肿大,疼痛、全身不适;4、病程1--2周,部分患者神经剧烈疼痛会延续,转为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的危害:发病期间,患者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神经疼痛最明显,使人寝食难安。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加上高额费用,更使人难以忍受。如治疗不当或体质虚弱诸多因素所致,会转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少则数月或年余,多则数年,患者将长期忍受痛苦折磨,影响生活质量。带状疱疹还有其特殊类型:眼疱疹、耳疱疹、内脏疱疹、疱疹性脑膜脑炎(头面部疱疹)、无疱疹型带状疱疹、泛发型带状疱疹等。这些疱疹既有特殊性,又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性,有些可致失明、耳聋、面瘫、脏器功能紊乱,甚至死亡。这些病早期极易误诊,医患双方均应重视。这里对这些临床少见的类型不做详细论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症状治愈后继续疼痛的便是后遗神经疼痛病。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特征,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的亲神经性侵袭神经末梢造成的,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少儿不明显,青年人略轻,老年人较重。当皮损症状完全消退后,会有约20%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50岁以上的人群会有约75%的患者留有后遗神经痛,疼痛以胸段肋间神经和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多见。根据发病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研究,专家们分析发病机理大概有以下几方面:1、带状疱疹发病期引起了周围神经病变及带状疱疹性神经痛;2、因带状疱疹并发症之一是无菌性脑膜脑炎,说明带状疱疹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临床采用阻滞疗法,仍有疼痛表现便是证明;3、带状疱疹并发的精神症状,在皮损消退后仍伴随着神经痛(失眠、精神沮丧、消沉)。也就是说,人们没有足够的营养来提高免疫力,使被病毒破坏的神经细胞没有得到有效修复,被破坏的组织和细胞形成的垃圾没有清理排出,病毒进一步繁殖破坏神经组织。据报导,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的1.4‰-4.8‰之间,约有20%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50岁以上老年人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人群,约占受累人数的75%左右。该病是医学界的疼痛难题,是中老年人健康潜在的杀手。该病的主要特点,就是剧烈的顽固性的疼痛。带状疱疹皮损消除后疼痛仍持续,轻微的刺激即引起疼痛发作,不刺激也会突然发作,为减轻衣服对身体的刺激,有人不敢穿衣,或把衣服撑起来,整夜的睡不好觉。如有病毒侵犯到相应脑神经会影响视力、引起面瘫和听觉障碍。除疼痛外,还会诱发心脏病、脑出血、甚至导致死亡。医学界将这种疼痛分为三种:1、激惹触痛型。临床表现以对痛觉超敏感为特征,轻轻的触摸即可产生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2、痹痛型。临床表现以浅感觉减退和痛觉敏感为特征,触痛明显。3、中枢整合痛型。临床上可兼有以上两型的表现,由中枢继发性敏感化异常为主要特征。患者在就诊时将疼痛形象地描绘为火烧样痛,撕裂样痛,针刺样痛,刀割一样痛,闪电样痛,绳索捆绑样绷紧痛等等。该病患者应该注意如下几点:1、在饮食方面:不要吃猪肉、不要饮酒及与啤酒类似的碳酸饮料。2、在行动方面:不要活动或少活动,多注意休息。3、在情绪方面:不要忧愁,不要急躁,心情要开朗。4、在治疗方面:建议千万不要采取破坏神经的方法治疗。如神经封闭、切断、阻滞,冷冻,激光照射,烤电,使用镇痛泵,向神经根(或椎管)里注射激素、麻醉剂、干扰素、营养神经的药等。由于患者长期受疼痛折磨而苦不堪言,情绪异常,睡眠障碍,工作能力和社交活动几近丧失,生活质量难以保证,对前景失去信心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家人也为此担忧受累,其危害超出常人的想象。

回答者:zsyrt-发消息32|2008-12-1117:44

我可以告诉你,中医有高招

回答者:我是阳光-发消息38|2008-12-1923:53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请问患有眼部带状...”相似的文章

更多>>

眼部带状疱疹疾病

1.全面的眼科检查 包括裂隙灯检查及荧光素染色、测眼压、散瞳检查视神经和视网膜。 2.全身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局部体格检查,一般不难诊断。 3.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增加。lgE检...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