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田眼科诊所副院长 林嘉理
“眼睛长癌”,您曾有所听闻吗?就眼睛疾病而言,眼睛之
恶性肿瘤很少,但却是眼睛重大疾病之一,不多见却也不容忽视的。
眼睛之恶性肿瘤,依位置可分为眼球内之肿瘤,以及眼窝肿瘤二大类。由于眼内肿瘤会快速影响视觉,而眼窝肿瘤会造成眼球突出及疼痛,二者之临床症状皆相当明显,很容易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再加上这些肿瘤转移速度均很慢。因此,治疗上多偏重于利用肿瘤全切除、眼球剜除或放射线来治疗,较少使用化学治疗。
A.视网膜胚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为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发生率约为活产儿中1:14000到1:34000,有家族遗传及基因突变两种型态,无种族及性别之差异。通常在孩童出生到3-4岁为最高发病期。大部分为单眼,约有25-30%之病例会两眼同时发病,此种肿瘤恶性极大,若不及早治疗,可由视神经转移至脑部,或由血行转移到全身器官。临床上,病童患眼内有白色肿瘤,起源自视网膜感觉胚母细胞(photoreceptorcells)。家属或双亲发现病童有白色瞳孔,瞳孔扩大无光反应,及
斜视等症状而就医。诊断上,可以眼部超音波、间接眼底镜、电脑断层扫瞄或核磁共振等方法,发现视网膜上之肿瘤,以及肿瘤内有多数钙化瘢之特性而确定之。同时,也需要检查眼窝及颅内视神经干,以判定是否有眼球外之转移。其处理方法,依肿瘤大小,可用眼内雷射或冷冻术治疗之;或肿瘤过大,体积超过10mm,则行眼球剜除术或放射性钴60疗法。但在某些选择性病例或眼球病理检体中发现有眼球外转移时,则需合并化学治疗。至于对双眼性肿瘤选择化学治疗为最先之治疗方针,虽有研究,但其效果未有定论。
B.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细胞瘤(nalignantmelanomeofUvea)
此肿瘤是最好发于白色人种的眼内恶性肿瘤,年龄多在50岁以后,发生率占白色人种每年每一百万人口中有3到7个新病例。而白人与有色人种之比率为175比1。其在眼内发生的部位最常见为脉络膜,但睫状体及虹彩中也偶有发现。临床上,对视力的影响也端视肿瘤的大小及侵犯的部位而决定。肿瘤小时患者,并无自觉症状,最多视野周边有暗影,但它长到一个程度后,侵犯视网膜中心黄斑部及视神经或引起视网膜剥离时,视力就大大之受损了。处理上,因此种肿瘤大都发生局部周边组织的转移,而全身性转移的机会少且缓慢。因此,治疗上仍偏重于眼内肿瘤之雷射,冷冻或放射线照射治疗。
C.
眼内转移性肿瘤 眼内转移性恶性肿瘤,最常见于脉络膜。男性以肺癌,女性以乳癌转移最多,尤其,近日来对癌病治疗的方法日新月异,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而转移的机率也大为增加。
翻开眼科历史,第一个眼内转移癌的病例是在1864年被报导,但至1936年,也一共只有230个眼转移的病例被发现。但随着医学进步,1989年,因全身癌病转移而死亡的病例中有百分之五到三十,有脉络膜之转移。
除了肺癌及乳癌外,肾脏癌、摄护腺癌及皮肤黑色素癌也可见眼内之转移,甚至甚少见的肠癌、食道癌、唾液腺癌,男性乳癌也有眼内转移的报导,其他如白血病、
淋巴癌等也有视神经、视网膜及脉络膜转移之可能。
其临床症状,端视肿瘤大小,及是否侵犯视网膜及视神经而定,会引起程度不一之视力损害。
D.眼皮上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眼皮的恶性肿瘤,有基底上皮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e),鳞状上皮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及睑板腺癌(meibominglandCarcinoma),
皮脂腺癌(sebaceousglandcarcinoma)等等,眼睑之癌症病灶,多可全部切除再借眼部整形来复健。
但若肿瘤过大,或诊断之时间延误,则也有眼睑功能障碍及全身转移之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