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312000浙江绍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患者女,51岁。因左肺部肿块于2003年1月在我院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肺腺癌。术后不久,开始发现左眼视力逐渐下降,2个月前已看不见物体,但无眼睛红肿及疼痛,也无其他不适未就诊。9天前自觉左眼疼痛、眼红,并伴头痛,遂就诊于眼科。发病以来,无
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和睁眼困难。眼科检查: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
水肿,前房变浅、混浊,虹膜新生血管,晶状体混浊,玻璃体内可见实质性肿块,表面见新生血管,眼底不能窥入。测眼压为Tn+2。B超显示:左眼玻璃体内探及“V”形强光带,前端连于锯齿缘,后端连于视乳头。眼球颞侧后壁探及不规则凸起,内部呈实质性等回声,向玻璃体内突出。头颅CT显示,颅内未见占位病灶。临床诊断:左眼球内肿瘤,继发性青光眼。于2003年7月26日行左眼球摘除术,术中见眼球周围组织结构清,无粘连,视神经呈黄白色,考虑有癌组织浸润。病理检查:巨检:一眼球大小为2.8cm×2.5cm×2.5cm,角膜光滑。眼球切面见玻璃体、晶状体结构消失,眼房内含黄绿色胶冻样物。眼球后壁可见灰白色新生物,大小约2cm×0.6cm,呈匍行性生长,附着于眼球壁。显微镜检查:角膜基质变性,虹膜粘连,前房角闭合,
视网膜脱离。眼球后极脉络膜内癌组织增生,贴附于巩膜内侧面,呈新月形分布,癌细胞呈柱状,形成腺管及乳头样结构,癌组织形态及排列结构与肺部原发性癌肿相似。视神经断端可见癌组织浸润。免疫组化:TTF-1(+),AE1/AE3(+)。病理诊断:左眼脉络膜转移性肺腺癌,累及视神经。讨论 眼球内组织发生的肿瘤少见,主要为恶性黑色素瘤及
视网膜母细胞瘤,转移性肿瘤罕见,国内报道仅有20余例。在我国,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肺癌的脑、骨和肝转移较常见,而转移至眼球内则极罕见。因眼球内组织无淋巴管,故眼球内的转移性癌多经血道转移,以血管丰富的葡萄膜为好发部位,其中尤以脉络膜转移者为多。眼球外原发癌灶,在女性患者最多见于乳腺癌,其次是肺支气管癌;在男性患者最多见于肺支气管癌,其次是肾癌和前列腺癌。脉络膜转移性癌多见于原发癌被确诊后几个月至数年;也可以
脉络膜转移癌为首发症状,极少数患者甚至找不到原发病灶。本例于肺癌手术后不久即出现左眼进行性视力下降,之后,又出现疼痛性眼红、头痛等继发性青光眼症状,结合肺癌病史及眼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脉络膜转移性肺腺癌。肺癌的眼内转移,提示预后不良,故有人建议原发性肺癌患者应同时做眼科检查。中华肿瘤杂志2004年1月第26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