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

时间 : 2009-11-26 09:26:23 来源:www.chinabaike.com

[摘要]

眼球震颤 ,中国百科网

眼球震颤 为冲动型眼球震颤,正常时发生于观看行驶的火车、在行驶的火车中向外观看外景或注视带有黑白条纹的转鼓时。观看者为使物体影象常能保持在黄斑处,故其快相与车行方向相同而与鼓转的方向相反。此型眼球震颤可用以鉴别癔病患者和诈病者及婴儿的视力是否完整,若被检者的中脑正常又能引出此型眼球震颤,则指示其视力存在。
 病理性眼球震颤 多为“自发”性者(即不需注视而发生者),临床意义甚大。
 眼源性眼球震颤 多为水平摆动型,其振幅较大,与耳源性者不同,伴随现象较少。多因中心视力不良而发生。
 ①黑性眼球震颤,见于婴儿生后盲目和视力长期丧失的患者,多为双眼摆动型“寻找”动作,也可为冲动型,有时为单眼发病。
 ②弱视性眼球震颤,由于中心视力低下,妨碍正常注视反射的发展所致。眼球震颤一般呈摆动型、水平方向且频率大。但也有冲动型、旋转型、混合型(水平型加旋转型)和频率小者。常见病因为白化病、先天性白内障、脉络膜缺损、视神经发育异常等。
 ③婴儿点头痉挛,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有眼球震颤、点头和斜颈(歪头)三大症状,眼震为摆动型、振幅小而频率快,常为水平型,也可呈垂直或旋转型,闭眼后眼震消失。点头常比眼震早出现2~6周,睡眠时消失。斜颈并非唯一的症状,并不代偿眼球震颤,表现为傍中心注视,睡眠时消失。少数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发育迟缓、癫痫、偏瘫、共济失调、脑积水。预后尚好但对不典型患者,应作进一步检查。
 迷路性眼球震颤 正常时两侧迷路的功能相互平衡,当一侧患病使该侧迷路功能改变时,则平衡破坏而发生眼球震颤。因对侧的迷路可以代偿患侧的功能,故此类眼球震颤持续时间短,约2~7天后消失。一般讲来,耳性者持续数天;眼性者持续十数天以至数十天;神经性者则可长至数月以致数年。这种眼球震颤多为冲动型,其方向为水平和旋转型,振幅小而频率大,常伴有耳鸣、耳聋、倾倒现象等。迷路被损毁时,快相向正常迷路的一侧;迷路被刺激时,快相则向患侧。这种眼球震颤见于慢性中耳炎,梅尼埃尔氏征、急性迷路炎、迷路瘘或耳咽管阻塞去除后。
 中枢性眼球震颤 这类眼球震颤涉及全部神经系统,但引发这种眼球震颤的病变多在脑干部分,愈近于皮质者愈少见。眼球震颤常为冲动型,摆动型甚少,偶为混合型,两眼的颤动常对称,但在脑干病变时可不对称。其快相随注视的方向而改变,向患侧注视时振幅常较大。方向多为水平型,垂直和向下垂直者少见,但后者为脑干疾病的特点,如四叠体病变。此类眼球震颤不受迷路试验的影响。
 ①前庭神经性,前庭神经的病变引起的眼球震颤与迷路性者相似,但前者可持续存在很长时间,且伴有其他颅神经症状,如耳聋、面肌麻痹、角膜反射消失、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②脑干性,脑干内与发生眼球震颤有关的构造主要有前庭诸核、内侧纵束、动眼诸核和上丘。
 其他如小脑、丘脑、纹状体和大脑皮质的病变等也可引起眼球震颤。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 一种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其眼部和神经系统无异常,而视力不佳系因眼球震颤所致。向慢相方向注视时在一个眼位眼球震颤较轻微,因此视力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常喜用代偿头位使两眼转向慢相位,此区经常位于视野正前方,藉以提高视力。对此类患者,在双眼放置底向头位方向的三棱镜,可消除代偿头位并提高视力,也可行两眼水平直肌(配偶肌)后退及截除法使眼球向头位同方向移位,借以改善视力。眼球震颤仅为一种临床症状,对其他类型的眼球震颤,需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防治。
                 张方华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眼球震颤 ”相似的文章

更多>>

眼球震颤疾病

一、一般检查 直接观察患者注视正前方或令患者追随检查者手指向某方向移动时的眼震情况,有些需单眼遮盖进行检查,为此,检查时应注意下列各点: 1、是隐性或潜伏性还是显性眼球震颤。 2、眼震是联合性—两侧...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