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6 08:40:46 来源:www.xsahv.com
山羊痘是山羊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死亡率较高,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山羊痘被国家列为一类传染病。
2001年前后,我县曾发生过山羊痘病,损失严重。目前我县新桥镇又有此病发生,已对发病村区域的山羊进行山羊痘疫苗紧急注射。
1、症状。羊眼粘膜潮红,鼻、口角、眼角流浆液性、粘性或脓性分泌液;食欲减退或停食;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沉郁,呼吸急促,并呈哮喘,时有咳嗽。此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发病3-4天后全身皮肤或少毛处(眼周围、唇、鼻、颊、尾内侧、包皮、乳房等)及四肢内侧出现痘疹,头颈、背及腹部等处有时可见到痘疹硬块,有的出现全身皮肤疙瘩,额面部浮肿。痘疹呈黄豆、绿豆及蚕豆粒大小不等的圆形红色血疹,迅速形成水泡,进而化脓并发出恶臭味,如不继发其他疾病,病羊约能存活10天左右。痘疹表面干燥,形成褐色坚硬的痂皮,3-4周后痂皮脱落痊愈。凡是感染山羊痘后康复的山羊,体型剧烈消瘦,生长缓慢。
发现病羊,应立即进行隔离;消毒羊舍,粪便堆肥发酵;健康羊紧急接种羊痘疫苗。
2、预防。为防止本病的发生,除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工作外,对新引进的山羊品种,要隔离观察,确定无病后方可入群。定期预防接种羊痘疫苗,在羊的尾部或股内侧皮内注射0.5毫升鸡胚化羊痘弱毒疫苗,注射6天后可产生为期一年的免疫力。
3、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根治,为防继发感染,可用青、链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林可霉素、病毒灵等药物配地塞米松、板兰根注射液进行治疗。体温升高者加安乃近注射液,也可用阿米卡星或恩诺沙星,每日肌注2次,连用3-5天。部分场户临床试用抗病毒一号(含黄芪多糖)有明显疗效。为防并发症,破溃的局部病灶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擦干后涂抹紫药水或碘甘油等。
文章录入:yutou责任编辑:yutou上一篇文章:牛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