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羊水过少

羊水过少

时间 : 2009-11-26 06:15:15 来源:www.6066888.com

[摘要]

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者,称为羊水过少。妊娠早、中期的羊水过少,多以流产告终。羊水过少时,羊水呈粘稠、混浊、暗绿色。过去认为羊水过少的发生率约为0.1%,但近年由于B型超声的广泛应用,羊水过少的检出率为0

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者,称为羊水过少。妊娠早、中期的羊水过少,多以流产告终。羊水过少时,羊水呈粘稠、混浊、暗绿色。过去认为羊水过少的发生率约为0.1%,但近年由于B型超声的广泛应用,羊水过少的检出率为0.5%~4%,发生率有所增加。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而受到重视。

羊水过少的临床表现

孕妇于胎动时常感腹痛,检查发现腹围、宫高均较同期妊娠者小,子宫敏感性高,轻微刺激即可引起宫缩,临产后阵痛剧烈,宫缩多不协调,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若羊水过少发生在妊娠早期,胎膜可与胎体粘连,造成胎儿畸形,甚至肢体短缺。若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子宫四周的压力直接作用于胎儿,容易引起肌肉骨骼畸形,如斜颈、曲背、手足畸形。现已证实,妊娠时吸入少量羊水有助于胎肺的膨胀和发育,羊水过少可致肺发育不全。也有学者提出对过期妊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高征的孕妇,在正式临产前已有胎心变化,应考虑有羊水过少的可能。羊水过少容易发生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增加围生儿死亡率。上海统计围生儿死亡率,羊水过少者较正常妊娠高5倍。因此是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诊断羊水过少

B型超声诊断法:近年此法对羊水过少的诊断取得很大进展但其诊断标准尚有不同意见。妊娠28周~40周期间,B超测定最大羊水池径线稳定在5.1±2.1cm范围因此最大羊水池与子宫轮廓相垂直深度测量法(AFD)≤2cm为羊水过少;≤1cm为严重羊水过少。近年提倡应用羊水指数法(AFI)。此法比AFD更敏感更准确。以AFI≤8.0cm做为诊断羊水过少的临界值;以≤5.0cm做为诊断羊水过少的绝对值。除羊水池外B超还发现羊水和胎儿交界面不清,胎盘胎儿面与胎体明显接触以及胎儿肢体挤压卷曲等。

羊水直接测量:破膜时以羊水少于300ml为诊断羊水过少的标准其性质粘稠、混浊、暗绿色另外,在羊膜表面常可见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直径2~4mm淡灰黄色,不透明,内含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及胎脂直接测量法最大缺点是不能早诊断。

治疗羊水过少:羊水过少是胎儿危险的、极其重要的信号。若妊娠已足月,应尽快破膜引产,破膜后若羊水少且粘稠,有严重胎粪污染,同时出现胎儿窘迫,估计短时间内不能结束分娩,在除外胎儿畸形后,应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剖宫产比阴道分娩可明显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近年来应用羊膜腔输液防治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取得良好效果。方法之一是产时羊膜腔安放测压导管及头皮电极监护胎儿,将37℃的0.85%盐水,以每分钟15~20ml的速度灌入羊膜腔,一直滴至胎心率变异减速消失,或AFI达到8cm。通常解除胎心变异减速约需输注生理盐水250ml(100~700ml)。若输注800ml变异减速不消失为失败。通过羊膜腔输液可解除脐带受压,使胎心变异减速率、胎粪排出率以及剖宫产率降低,提高新生儿成活率,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但多次羊膜腔输液有绒毛膜羊膜炎等并发症。

预防羊水过少

对育龄妇女应加强优生优育宣传指导,做好产前筛查工作,孕3个月建卡定期系统保健检查;孕37周以后至40孕周前计划分娩减少羊水过少的发生率。能够影响羊水量的药物目前主要有消炎痛,可以减少羊水量用来治疗羊水过多用时要注意检测羊水量,及时减量或停药,避免引起羊水过少该药不宜用在孕34周后,因可引起胎儿动脉导管早闭。

羊水是孕育胎儿的神奇之水,其重要性如下:

1、可以作为评估胎儿健康和性别的指标。

2、有润滑作用,使产道分娩不会过于干涩。

3、形成水囊,在生产时对子宫颈和产道有软化扩张的功能,减少对母体的伤害。

4、预防外界细菌感染,即使已经感染,也可使其降低到最小限度。

5、减少子宫收缩时对胎儿的压迫,使子宫收缩压力较平均。

6、保护胎儿,使胎儿能在稳定的压力和温度中成长。

关键词: 羊水过少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羊水过少”相似的文章

更多>>

羊水过少疾病

根据病情选择做血,尿,便常规 检查,生化,肝肾功检查。 1.B超检查:是目前诊断羊水过少的主要方法,包括定性诊断和半定量诊断,B超下发现羊水量明显减少,羊水和胎儿界面不清,胎儿肢体明显聚集重叠即可以做出羊...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