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恙虫病

恙虫病

时间 : 2009-11-26 19:01:59 来源:www.chinabaike.com

[摘要]

恙虫病 ,中国百科网

恙虫病




yangchongbing
恙虫病
tsutsugamushidisease

恙虫病立克次氏体(又名东方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由恙螨幼虫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为发热、虫咬溃疡或焦痂、皮疹及淋巴结肿大血清变形杆菌OX凝集试验阳性。用氯霉素或四环素治疗有特效,若及时治疗预后好。本病多发生于亚洲太平洋地区,其中以东南亚为主要流行区,在中国常见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以沿海岛屿多发。本病系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存在于啮齿类及食虫类动物体内,其中鼠类是主要传染源。恙螨为传染媒介。在自然界,鼠与恙螨之间有恙虫病立克次氏体的感染循环,立克次氏体在恙螨体内可经卵传代,人被恙螨叮咬而发病。人对本病普遍易感,野外工作者及青壮年发病率高。本病有明显季节性,在中国南方各省夏秋季发病率最高,6~9月为高峰,流行季节与雨季相吻合。
 病原为恙虫病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tsutsu-amushi),呈多形性,常见者为双球菌样或短杆菌样,大小为0.3~0.5×0.8~1.5m。可在小白鼠腹腔或鸡胚卵黄囊及组织培养中生长繁殖。一般消毒剂如0.5%石炭酸,或加热至56℃以上时10分钟均可将其杀死。
 本病的潜伏期为4~21日,一般10~12日。多突然起病,体温迅速上升达39~40℃,呈稽留热、弛张热或不规则热,伴寒战、剧烈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无力、失眠、眼结膜充血等,严重者可有听力减退、谵妄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在恙螨叮咬处出现小丘疹,丘疹逐渐长大成水泡状,破裂后中央坏死而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焦痂,痂皮脱落后形成溃疡。焦痂多在身体的隐蔽处如腋窝、会阴部及腹股沟,多数只有1个,无痛感。溃疡附近的淋巴结肿大,一般无红肿及疼痛,亦无化脓,但可有压痛。多于病期第5~6日出现充血性斑疹,孤立散在性分布,不痒,皮疹可见于面部、躯干及四肢。部分病人有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常减少,血清学检查中最常做的是变形杆菌OX)凝集反应(魏尔-费利克斯二氏反应,旧译外-斐二氏反应),病期第1周后该反应可逐渐出现阳性,第2~4周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至第8~9周多转为阴性。阳性效价大于1:160或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效价有4倍以上增高,即有诊断价值。亦可做补体结合反应,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凝集反应高;病程中,其效价上升明显,消失慢,可持续多年。亦可用小白鼠腹腔接种、鸡胚及组织培养分离病原体。
 诊断主要依据流行季节、发病前到过流行区及典型临床表现确诊依靠变形杆菌OX凝集反应或血清补体结合反应以及病原体分离。应注意与钩端螺旋体病、疟疾、斑疹伤寒、伤寒等鉴别。氯霉素及四环素族抗生素对本病有特效。灭鼠及消灭恙虫、除杂草、消灭恙螨孳生地、做好个人防护以防止恙螨叮咬等均为预防本病的措施。
                 迟宝庆
上一篇文章:血红蛋白下一篇文章: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恙虫病 ”相似的文章

更多>>

恙虫病疾病

1.血象:外周血液白细胞数多减少或正常,重型患者可稍增高,分类常有核左移现象。 2.血清学检查: (1)外-斐反应:外-斐反应亦称变形杆菌凝集试验,患者血清中抗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抗体能与变形杆菌OXK抗原起凝集反...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