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红细胞
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
高慧英2008年03月14日09:15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氰钴胺素,VB12)或二者皆缺乏引起。
叶酸和VB12均为细胞核发育必需的物质,二者均为细胞分裂增殖过程中所需要的辅酶,身体缺乏这些辅酶时,细胞核的分裂和增殖时间延长,细胞核和细胞浆发育不平衡,细胞体积增大,而核发育落后。骨髓中巨大的不成熟的
红细胞增多。叶酸缺乏同时可引起血红蛋白合成下降,形成巨幼红细胞贫血。在我国由于叶酸缺乏引起这种病的较多见,而由VB12缺乏引起者较少,但VB12及VC缺乏均可影响叶酸的吸收和利用。
叶酸缺乏,尤其是患有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孕妇,易出现胎儿宫内
发育迟缓,早产,及出生低体重,尤其是孕早期缺乏叶酸可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VB12缺乏不仅引起贫血,对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很重要,可出现
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精神异常,
呆滞,嗜睡等。另外叶酸和VB12缺乏均可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它可激活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可影响胚胎早期心血管发育。
缺乏的原因多为喂养不当,单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或偏食;如母亲饮食单调或素食,其乳汁中VB12含量极少,不能满足婴儿需要。胃肠功能紊乱或有慢性胃肠病,肝病均可影响叶酸及VB12的代谢和储存,VB12和VC的缺乏又影响叶酸的吸收和利用。小儿生长发育快,需要量多,当患急性感染时,消耗量增加,未及时补充均可致病。
巨幼红细胞贫血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6~12个月发病者约占2/3,急性感染常是发病的诱因,也可见于孕妇或乳母。一般发病较慢,表现面色蜡黄,虚胖,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患儿智力及动作发育落后,常有倒退现象,即原来已经会的动作(如会笑,会坐等)病后又不会了,还可能有肢体或全身颤抖,此外还可能有厌食、吐泻等消化道症状。检查可见舌炎,常见舌下溃疡、肝、脾大、心脏扩大等。血常规检查呈大细胞贫血,骨髓检查可见巨幼红细胞增多,血清叶酸,VB12降低。
治疗主要是补充叶酸和(或)VB12。同时可给予维生素C和B6等,恢复期可加用铁制剂。一般经叶酸、VB12治疗后3~4天即可见症状改善,约2~6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可逐渐恢复正常,骨髓中的巨幼红细胞也可于48~72小时恢复正常,但精神、神经症状往往恢复较慢,可能数月后才恢复。
预防方面要纠正偏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搭配一定量的肉类。小婴儿要及时添加辅食(母乳、牛奶、羊奶中VB12含量均不高)。还应注意烹调方法,温度过高叶酸、VB12易破坏,加工肉类时不要用碱。
含叶酸丰富食物有动物肝脏、豆类、坚果(花生、核桃)、菌类、蔬菜和水果。
含VB12丰富的食物有肉类、动物内脏、豆类、鸡蛋等,牛奶中含量少,其他植物性食物基本不含VB12。
中国营养学会供本网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