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假性
胰腺囊肿的个体化治疗推荐到首页 □甘险峰罗澜云杨训周晓辉刘洲张刚 《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第13期1/3页123
【摘要】目的:探讨假性胰腺囊肿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假性胰腺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采用保守治疗治愈,10例行穿刺置管外引流,手术治疗25例。结论:假性胰腺囊肿治疗方法较多,应根据病程、大小、病因、部位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关健词】假性胰腺囊肿;外科治疗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3-1905-02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A
假性胰腺囊肿(pancreaticpseudocyst,PPC)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内镜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进而导致对PPC认识和治疗对策的一些争论。对我科收治的43例PPC病例予以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方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16~57岁,
急性胰腺炎后27例,有酗酒或
慢性胰腺炎病史5例,腹部外伤后8例,3例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腹痛22例,
腹胀10例,呕吐7例,上腹肿快11例,
黄疸2例,囊肿直径3~25cm。
1.2治疗与结果:保守治愈8例,均经过B超或CT证实囊肿消失;经皮穿刺置管外引流10例,无转手术治疗病例,其中2例2周后引流量仍在100ml以上,给予囊内无水酒精注射后引流量逐渐减少直至拔管,囊肿-胃吻合术16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7例,囊肿切除2例,本组无手术死亡。
2讨论
PPC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及胰腺外伤后,其他如慢性胰腺炎、外科手术等也能导致本病,其病理过程为胰腺破损,胰液外溢积聚于胰周,并刺激周围组织器官,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其内层不含上皮细胞,故称为假性囊肿。PPC的病程和转归与其病因、囊肿大小、解剖位置、与主胰管关系等密切相关,临床多见的急性PPC常见于急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后,囊肿多与胰管不相通,胰管亦多无狭窄,而继发于慢性胰腺炎的PPC则存在囊肿和胰管交通及胰管狭窄的可能。自1957年Warren通过动物实验显示PPC的囊壁成熟需6周时间以后,许多学者都采用急性PPC诊断后观察6周,待囊壁成熟以后再手术的方法,目前一般倾向于认为:囊肿小于6cm、病程小于6周,自然消退的可能性较大,而超过6周,大于6cm的囊肿则应该手术治疗。近年来也有报道[1]病程6周以后至1年仍有60%的PPC能自行吸收、直径大于6cm的囊肿也有40%的自然吸收率。然而观察期的延长,是否会导致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增加也是一个矛盾。总的来说,目前在PPC的治疗时机及对策上还存在较多争议,缺乏统一认识。
2.1保守治疗:并非所有的PPC均需要手术治疗,部分PPC通过保守治疗能够痊愈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保守治疗的指征如何掌握尚无定论,本组有8例急性PPC通过饮食控制、抗炎、抑酶等治疗而得到治愈,另有12例治疗后囊肿缩小。我们的策略是:早期(尤其是<6cm)的PPC,如无并发症,均可行保守治疗,并给予影像学动态监测至少6周,其中(1)部分病例可以自然消退;(2)部分治疗后有明显缩小的可延长观察期至12周,以期待其自然消退,避免手术;(3)囊肿未能显著缩小或继续增大的,估计保守治愈的可能性较小,这类囊肿多系交通性囊肿,应作进一步检查,并转其他治疗方案。保守治疗的优点在于安全、经济、无创,并为进一步可能实施的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2.2外引流术:传统的开腹外引流由于弊端太多已较少有人采纳,仅在少数情况(如囊肿感染、破裂等)使用,近年来报道的外引流术多为经皮穿刺置管外引流术(PCD),此种方法的成功应用并推广,得益于影象及介入技术的发展,B超及CT可准确检出囊肿位置、与周围关系,在起引导下可进行精确无误的穿刺并置管引流,多数报道疗效明显,并发症少,本组有10例病人取得治愈效果,但亦有人认为[2]PCD有较高的复发率,这其中的差异可能与各自对病例的选择有关。我们体会PCD的指征如下:(1)囊肿巨大,有压迫症状;(2)囊肿感染;(3)快速增大的囊肿;(4)部分病例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可采取穿刺引流的联合治疗方案;(5)估计不能耐受手术者;(6)慢性PPC不是PCD的指征。此外,行PCD必须常规行囊腔造影了解有无胰管交通,引流时间较长的可注入无水酒精或四环素促其粘连闭合,拔管前必须夹管3~7天,并经B超或CT证实囊腔已闭合,然后逐渐向外退管,直至最后拔除。
2.3内引流术:外科手术曾是治疗PPC的金标准,近年来其地位不断受到挑战,但目前仍是治疗PPC最为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主要针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囊壁成熟的PPC,尤其是慢性PPC的首选方法,术式主要分为囊-胃吻合与囊-肠吻合,前者适用于PPC位于胃的后方,与胃壁粘连紧密,此种术式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不容易出现吻合口漏,文献报道[3]其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感染、出血、囊内食物潴留等,但我们应用内引流术16例,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故认为只要掌握得当,囊-胃吻合是一种较好的术式,并总结出以下体会:(1)吻合口要足够大(直径3~5cm);(2)尽量吻合在囊肿最低位;(3)术中将鼻胃管末端通过吻合口置入囊腔,还可以达到内外引流相结合的效果。囊肿-空肠Roux-y吻合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手术方法[4],其操作虽稍复杂,但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适用于各型囊肿,尤其是距离胃较远又不能切除的囊肿,被认为是内引流术的首选术式,我们应用后也有同感。1/3页123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