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损伤 2003-8-1514:41:15
概述:
近年来胰腺损伤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主要为交通事故,暴力由前向后将胰腺挤压于脊柱上,形成剪力,造成损伤。闭合性胰腺损伤常无典型的临床表现,症状差别很大,诊断不易。严重病例可出现频繁
恶心、呕吐、腹胀及明显
腹膜刺激征,失液过多可发生休克。临床上单纯胰腺损伤较少见,约60-90%合并腹部其他内脏损伤,多合并
十二指肠损伤,增加症状体征的复杂性。因此,对上腹部受伤的病人均应考虑到胰腺损伤的可能。
临床表现:
1.腹痛:开始于上腹部或脐部,并向腰背部放射,不久转为持续性全腹痛。
2.腹膜刺激征:常有全腹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但以上腹部为明显。
3.内出血或出血性休克表现。
诊断依据:
1.外伤史:多为上腹部直接暴力所致。
2.腹痛。
3.腹膜刺激征。
4.内出血或出血性休克。
5.血、尿淀粉酶可上升。
6.腹腔穿刺或灌洗,有阳性结果。
7.B超、CT或MR检查可确诊。
治疗原则:
1.防治休克。
2.抗生素治疗。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诊断明确或探查指征,应尽快剖腹探查。手术治疗原则:止血、清创、控制胰液溢漏,处理合并伤及通畅引流。术式有缝合及引流,胰尾切除术,远断端胰腺-空肠Y型吻合及近断端缝合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5.术后营养维持、抑制胰腺分泌及对症治疗。
用药原则:
1.外伤性胰腺损伤以手术治疗为主,并需用各种药物辅助治疗,其中主要有液体、抗生素和抑制胰腺分泌药物的治疗。
2.术前必须给予补液,必要时输血,以防治休克及水电解质、酸碱紊乱,A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和手术耐受性。
3.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时间要比其他腹部外伤的病人长,一般需4-5天时间,也需经静脉输入液体、电解质、葡萄糖、维生素等,以维持热量和水电解质平衡。
4.病情重,术后不能进食及发生并发症的病人,需要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此类病人有必要给予用药框限“B”中之营养药物。
5.外伤性胰腺损伤,主要严重并发症是胰瘘,其发生率为32%,死亡率高。因此在术前开始就该应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根据病情,可从用药框限“A”、“B”或“C”中选用此类药物。
6.术前、术中和术后均需应用抗生素,特别是腹膜炎严重或合并有其他内脏损伤者,更需联合用药,术前和术中可先选用用药框限“A”中的抗生素类药物。
7.术后继续抗生素治疗,定期检查
血尿常规,直到体温、血象恢复正常后2-3天为止。若术后3-4天,体温不是逐渐下降而是逐渐上升,应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不能盲目应用抗生素。
8.根据剖腹探查情况及腹腔污染程度,术后渗液,引流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术后对用药框限“A”中之抗生素效果不佳,特别是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可从用药框限中“B”和“C”中选择更为有效的抗生素。
辅助检查:
1.一般外伤性胰腺损伤,应用检查框限“A”的检查专案多可确诊;
2.检查框限“B”,必要时可以使用。腹穿液淀粉酶高于血清淀粉酶有诊断意义:腹腔灌洗液在血清淀粉酶不高时,可升高;
3.检查框限“C”,应根据病人的伤情,危重、休克不宜搬动的病人,不宜勉强进行,以免影响救治时机;
4.由于胰腺损伤的诊断比较复杂,而目前尚缺乏一种正确无误的诊断方法,因此如有怀疑及时剖腹仍是唯一的诊断方法。
疗效评价:
1.治愈:经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伤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经手术后,一般情况好转,伤口感染或窦道形成。
3.未愈:胰腺损伤术后发生胰瘘、腹腔严重感染等,需二期手术处理者。【相关论坛】【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