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6 16:56:09 来源:journal.shouxi.net
,首席医学网目前收录有300多种中文权威医学杂志,提供免费全文阅读,实现全文检索,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论文阅读、论文下载,医学论文写作技巧,以及在线投稿
作者:王天锡曹泽伟作者单位: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2005级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王天锡);300100天津市南开医院消化内科(曹泽伟)
加入收藏夹【关键词】毛细血管扩张,出血性,遗传性;出血,上消化道
患者,女,74岁。2006年12月3日因黑便就诊于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病变,出血灶,对症治疗1周后好转出院。2007年1月4日再次出现黑便,就诊于我院门诊,腹部彩色超声检查提示副脾。大便潜血(++++)。血红血细胞3.1×1012/L,血红蛋白55g/L,血小板285×109/L。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消化内科。既往史:自幼间断鼻出血、牙龈出血。42岁时出现双手指端红色斑点,隆起于皮肤,直径1~3mm,界限清楚,按压后褪色。双手用力后指端出血。51岁开始间断出现黑便。无吸烟酗酒史,无长期药物服用史。家族史:生育一子三女,自幼皆间断牙龈出血,刷牙及用力咀嚼后出血加重;长女和长子于30年前开始鼻出血,此后间断发作;10年前长女开始出现双手指端红色斑点。查体:T38℃,BP140/60mmHg(1mmHg=0.133kPa)。贫血貌,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睑、口唇苍白。甲状腺不大。双侧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5次/min。双上肢指端可见散在红色斑点,稍隆起于皮肤,界限清楚,按压后褪色,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糖6.97mmol/L,Na+135.5mmol/L,K+4.4mmol/L,Cl-101.6mmol/L。凝血三项:凝血酶原时间(PT)13.7s,纤维蛋白原(FIB)3.95g/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6.1s。肝功能:总蛋白(TP)61.1g/L,白蛋白(Alb)36.9g/L,球蛋白(Glo)24.2g/L,前白蛋白(PALB)162.8mg/L,胆汁酸(BA)14.3μmol/L,余项正常。肝炎全项均阴性。网织红细胞0.017,网织红细胞绝对值0.042×1012/L。血块回缩试验无明显异常。胃镜检查示胃黏膜弥漫性出血灶。住院期间,患者间断牙龈、鼻腔出血,压迫止血后出血停止,双手指端红色斑点持续存在。 根据患者及其子女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查,排除血液疾病及严重消化道疾病,确诊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予聚明胶肽补充血容量,洛赛克、巴曲亭抑酸、止血及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患者贫血严重输血400ml,经积极治疗好转出院。 讨论
临床上由于血管疾病引起消化道出血比较少见,诊断有一定难度。本例即为血管性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血管异常性疾病,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病特征为血管壁发育和结构异常,皮肤、黏膜等多部位毛细血管扩张和出血,临床表现为同一部位的反复出血。黄绍良[1]提出,临床可依据以下4点特征做出诊断:(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史;(2)同一患者反复同部位出血;(3)仔细检查可在皮肤或黏膜上见到各类型毛细血管扩张;(4)出凝血机制的检查无特异性发现。符合上述前3项中的2项或4项中的3项者,可诊断本病。患者符合上述4项,结合胃镜所见可确诊为本病。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鼻出血可用鼻腔填塞物或加压止血。严重反复的鼻出血或皮肤出血可采用激光凝固、冷冻、动脉栓塞或手术缝合等措施。胃肠道出血可用内镜下双频电切或激光技术处理。
【参考文献】 1黄绍良.小儿血液病临床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89591.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