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上矢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时间 : 2009-11-26 15:51:22 来源:www.gzyld.org.cn

[摘要]

【 诊断 】【 治疗措施 】【 病因学 】【 病理改变 】【 临床表现 】 【 概述 】 自抗生素问世以来,此病已很少见,偶尔在有病不早日

【诊断】【治疗措施】【病因学】【病理改变】【临床表现】

自抗生素问世以来,此病已很少见,偶尔在有病不早日求医或免疫功能缺欠者可发生本病。桂世济(1983)曾报道1例。

上矢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因罕见而易被忽视,下列体征可作诊断参考:

1.急性额窦炎伴有上矢状窦相应区水肿和压痛。

2.项骨骨缝沿线有多发性脓肿。

3.脓毒血症伴有上矢状窦综合征者。

大量抗生素注射,如新型青霉素、先锋霉素、林可霉素等。及时行额窦根治术,清除额部腐骨。对硬脑外脓肿或帽状腱膜下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并彻底冲洗胺腔。

上矢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所并发的脑脓肿皆很表浅,经CT扫描定位可行穿刺引流,有脑水肿者可用高渗降颅压药。

急性额窦炎、急性额骨骨髓炎、帽状腱膜下脓肿或额部感染性外伤,细菌经额部板障静脉或颞前板障静脉流入上矢状窦内,可引起该窦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硬脑膜外脓肿亦可导致本病。

视病因及感染途径而异。由额窦筛窦炎症和额骨骨髓炎引起者,因血流顺向,可由细菌或带菌血栓随血进入矢状窦内,发生脉管炎,内皮脱落,因血流缓慢而形成血栓。右侧耳源性乙状窦血栓可逆血流蔓延至上矢状窦,但发生较慢。血栓先为壁性,由小到大,乃至全段静脉窦栓塞。因矢状窦接收双侧大脑半球顶叶的浅静脉血流,故感染性血栓可扩散到双侧皮质,形成多发性局灶脑炎或浅层脓肿,并引起脑膜炎、硬脑膜下脓肿等。经过及时治疗,若感染能被控制,炎症停止发展,血栓机化逐渐吸收,血液又可沟通。壁性血栓吸收较快,尤易恢复血运。

除鼻部原发病症外,患者有寒战、发热、盗汗,并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和脓毒血症的临床表现。头顶部正中可出现浮肿和压痛,患者可出现阵发性左右交替的局部性癫痫,继而有偏瘫及外展神经麻痹,称为上矢状窦综合征。随病变扩展,偏瘫可由下肢扩大到上肢,重者可有昏迷和失语等症状。腰椎穿刺可显示颅压增高及脑膜反应,血液白细胞增多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上矢状窦血栓性静...”相似的文章

更多>>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疾病

(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明显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多;寒战及高热时抽血作细菌培养,可为阳性,脑脊液常规检查多属正常。 (二)Tobey-Ayer试验;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 ,压迫健侧颈内静脉,脑脊液压力迅速上升...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