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6 04:34:22 来源:www.86786666.com
最常见的一种异位内分泌综合征,男性多见(男∶女=3∶1),好发于40~60岁,约半数可无Cushing征,但可有皮质醇增高,且每日8mg地塞米松不能抑制之。本症之半数由肺癌所致,主要为燕麦细胞型,此型肺癌仅3%有Cushing征,此部分患者之肺癌细胞属APUD细胞,可产生相应的酶而使POMC(大分子ACTH)转化为活性ACTH。大部分能产生ACTH的肺癌如恶性程度高、病程短,则不现Cushing征。一般形成典型的Cushing征需数月乃至数年,故生长速度缓慢的肿瘤,如胸腺瘤、支气管类癌、嗜铬细胞瘤或甲状腺髓样癌等可在肿瘤确诊之前数月甚至数年出现Cushing征。支气管类癌为常见的隐慝病变,尤须注意。患者之色素沉着乃由于β-LPH、ACTH以及其他含有MSH分子的肽类片断裂解出β-MSH所致。实际上任何癌瘤组织含有POMC,大部分癌瘤患者血中POMC虽然增高,但无临床症状。
癌肿(尤以肺癌)患者,除癌肿之症状(如消瘦、乏力、贫血)外,如有低血钾伴碱中毒(补钾不易纠正)、肌乏力、浮肿、精神症状、色素沉着、高血压或糖耐量异常,均应疑及异源ACTH综合征。ACTH增高也可见于20%~3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和偶见于其他严重的非恶性肺部疾病。
1.血皮质醇>35ug/dl。
2.血ACTH>200pg/ml(65%),并同时DOC和皮质酮分泌增高,因而引起明显低血钾、低氯性碱中毒和尿17-KS增高。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