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癔症

千奇百怪的儿童癔症

时间 : 2009-11-26 11:20:36 来源:www.yyjjb.com.cn

[摘要]

千奇百怪的儿童癔症文陈福新(云南省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病例一:

  任性的哭闹

  在父母的眼里,文武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幼儿时期就有这样一种坏毛病,要什么东西得不到满足就大哭不止,四肢乱动、憋气、面色苍白或青紫、大小便失禁等。进入小学以后,别人责备几句或与同学争吵后就烦躁、哭闹、冲动,有时拔头发、撕衣服,有时破坏周围物品,有时在地上打滚或四肢抽动等,常弄得家长无可奈何。到儿童心理门诊咨询,医生说文武是“癔症-情感爆发”。

  病例二:

  批评引发抽动

  10岁的薇薇平时娇生惯养,一次因为考试没考好,挨了妈妈批评后往地上一坐,两眼眨动,四肢就抽动起来。到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和脑CT扫描,未发现异常。后来住院期间没有再出现抽动,医生诊断为“癔症”,随后通知第二天出院。当天晚上,薇薇又开始四肢抽动,两眼发直。医生给她推注了20毫升生理盐水,并告诉她这是特效药,薇薇立刻停止了抽动,一会儿就和医护人员说说笑笑的。

  病例三:

  吵出来的瘫痪

  7岁的小丽性格内向、情感丰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人总是尽量满足她的要求。一天,她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吵起来了,双方互不相让,彼此都很激动,吵着吵着,小丽突然双眼紧闭,全身僵直,“不省人事”。过了一会儿,小丽虽然“醒”了,但双腿不能动,好像“瘫痪”了。到医院检查一切正常,用药后病情也不见好转。一天,医生灵机一动说是重新给她换一种治疗这个病的特效药,小丽信以为真,没几天就完全好了。

  特定的性格特征

  癔症与一定的人格特性具有密切联系,性格特征在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癔症病人常具有某种性格特点:情感活跃生动,但肤浅幼稚,情感反应强烈,情绪不成熟、不稳定,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具有高度的暗示性,易受周围人的言行、态度等影响;有自我显示性,喜欢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丰富的幻想性也是病人的性格特征。

  癔症患儿几乎都是在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的。某些躯体疾病、疲劳、健康状况不良等原因也容易促发本病。就心理因素而言,诸如自尊心受挫,人格遭受侮辱,家庭不和,父母冲突,父母精神异常,父母对孩子态度生硬,同学之间的纠纷等所引起的气愤、委屈、恐惧或其他种种内心痛苦,均可导致本病发生,亲人死亡或其他不幸意外遭遇引起的强列情感反应也易导致本病发生。

  精神疾病的魔术师

  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患儿受到某些精神刺激或要求得不到满足便发病。由于孩子在语言表达、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心理有障碍后不能很好疏通,就会通过躯体来表现。癔症的临床表现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精神病学家形象地称之为“精神疾病的魔术师”,可分为分离性癔症和转换性癔症两类。

  分离性癔症常见症状有:情感爆发,幼儿期表现为原始性情感反应,如大哭不止,四肢乱动,憋气,面色苍白或青紫,大小便失禁等。较大儿童则表现为烦躁、哭闹、冲动,有时拔头发、撕衣服,有时破坏周围物品,有时在地上打滚或四肢抽动等,发作时面色潮红,或一阵阵换气过度、出汗、呼之不应。发作时间长短与周围人的注意程度有关,发作后有部分遗忘。转换性癔症的表现为:瘫痪,步态异常,感觉障碍,过度换气,失明,失聪等,但较少见。

  癔症的发生有时受家庭、邻居或同学中类似病人的影响,甚至可以流行,癔症流行发作一般发生在一个集体中,一些人相继出现相同的癔症症状。儿童癔症往往急性发作,症状易变化,易受暗示,发病突然,消失也快。预后一般良好,但若病因未除,处理不及时,治疗不当或有精神病家族史者则预后不良。

  小儿癔症与癫痫的区别

  癔症临床表现的特征在于夸大性、缺乏真实感和过分表演化,症状复杂多样且不恒定。由于小儿生活经历短浅,思维、感情均较为单纯,故发病少,症状也较成人简单。小儿癔症发作与癫痫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小儿癔症发作多见于年长儿,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2.癔症抽搐杂乱无规律,不伴意识丧失和二便失禁;3.癔症昏厥缓慢倒下,并不受伤,面色改变,瞳孔反射正常,发作后能回忆;4.癔症发作与周围环境有关,常在引人注目的时间、地点发作,周围有人时发作加重;5.暗示疗法可终止癔症发作;6.癔症发作时脑电图正常。

  癔症的治疗

  癔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等治疗。

  心理治疗  

  1.解释性心理治疗:让患儿及其家属知道,癔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消除患儿及其家长的种种疑虑,稳定患儿情绪,使患儿及其家长对癔症有正确认识,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引导患儿及其家长认识病因及与治疗的关系,应给予患儿尽情疏泄的机会,给予适当安慰或鼓励。患儿本身也应加强自我锻炼,用理智的态度处理所面临的一切,而不要感情用事,用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2.暗示治疗:是消除癔症症状,尤其是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有效方法。在施行暗示治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方面,治疗环境要安静,以消除环境对病人的各种不良影响。一切无关人员均要离开治疗现场,避免由于家长或周围人的惊慌态度,或过分关注而使症状加重,给治疗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医生在认真详细地询问病史以后,在接触病人并做全面检查的过程中,态度应热情沉着、自信,要对治疗充满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信任医生。实践证明,病人对医生信赖的程度往往是决定暗示治疗成败的关键。在言语暗示的同时,应针对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吸入氧气、针刺、给予注射用水或维生素C针剂肌肉注射,静脉推注钙剂及电兴奋治疗。3.催眠疗法:利用催眠时大脑生理功能的改变,通过言语,施以暗示,从而达到消除癔症症状的目的。

  药物治疗 

  癔症发作时,若病人意识障碍较深,不易接受暗示治疗,可用氯丙嗪或合用盐酸异丙嗪各25~50mg,或安定10~20mg肌肉注射,使病人深睡,不少病人醒后症状即消失。

  物理治疗  

  实施行为疗法,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适用于暗示治疗无效、肢体或言语有障碍的病例。中药、电针或针刺等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在治疗时如能加以言语暗示,则效果更佳。痉挛发作、朦胧状态、昏睡状态、木僵状态的病人,可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穴位,均用较强刺激或通电加强刺激。对瘫痪、挛缩、呃逆、呕吐等症状,以直流感应电兴奋治疗或针刺治疗。对失音、耳聋症等,也可用电刺激、电兴奋治疗。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千奇百怪的儿童癔...”相似的文章

更多>>

癔症疾病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