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一词的原有注释为“心意病也”,也称为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病,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可呈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感觉和运动功能有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这类症状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它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
癔症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多样,可类似多种疾病的症状,几乎占据了医学临床各科的所有疾病的症状表现.有人说“癔症的症状包括整个医学的内容”.法国夏克称本病患者为“伟大的模仿者”,也有人称患者是“不好的演员,各种角色都可扮演”,“调皮孩子,恶作剧”等,这都说明癔症的表现千奇百怪,无奇不有,哪一位医生也无法完全的描述癔症的全部症状.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第二版的修订版,将癔症的临床表现分为两个类型:①分离症状: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②转换症状:主要表现为躯体的功能障碍.在同一患者身上往往仅有一二种症状出现,且每次发作多为同样症状的重复.
癔症是由明显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导致的精神障碍.多数起病于35岁前,发病急骤,主要表现无器质性基础的感觉或运动障碍,或意识状态改变.具体有如下表现:
(1)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分离型障碍.
①情感爆发:患者在受精神刺激后突然出现以尽情发泄为特征的临床症状.嚎啕痛哭,又吵又闹,以极其夸张的姿态向人诉说所受的委屈和不快,甚至捶胸蹬足,以头撞墙,或在地上打滚,但
意识障碍不明显.发作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周围环境有关.情感爆发是癔症患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
②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朦胧状态或昏睡,病人突然昏倒,呼之不应,推之不动;癔症性朦胧状态,兴奋激动,情感丰富或有幻觉,错觉;癔症性神游症,患者表现离家出走,到处游荡;癔症性梦行症,睡中起床,开门外出或作一些动作之后又复入睡;癔症性假性痴呆,表情幼稚,答非所问,或答案近似而不正确.
③癔症性精神病:患者表现情绪激昂,言语零乱,短暂幻觉,妄想,盲目奔跑或伤人毁物,一般历时3~5日即愈.
④癔症性神鬼附体:常见于农村妇女,发作时意识范围狭窄,以死去多年的亲人或邻居的口气说话,或自称是某某神仙的化身,或称进入阴曹地府,说一些“阴间”的事情,与迷信,宗教或文化落后有关.
(2)癔症性躯体障碍,又称转换型癔症.
①感觉障碍:感觉缺失,患者对强烈的刺激只能轻微感觉,甚至完全没有感知,其特征是不按解剖部位分布,不能用神经病理学的知识加以解释:感觉过敏,患者对局部的触摸特别敏感,非常轻微的触摸即感到疼痛异常;感觉异常,患者感到咽喉部有异物或梗阻,好似球形物体在上下移动,但咽喉部检查却无异常发现;视觉障碍,常见者为突然失明,也有弱视,视野向心性缩小,但眼底检查正常,双瞳孔对光反射良好,患者什么也看不见,但行走时可避开障碍物;听觉障碍,在强烈的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双耳失去听力,但来自背后的声音可引起瞬目反应,睡眠中可被叫醒,客观检查无阳性发现;心因性疼痛,在受到精神刺激后出现的剧烈头痛,背痛或躯体其他部位的疼痛,但客观检查未发现相应的器质性病变.
②运动障碍:抽搐发作,常因心理因素引起.发作时常突然倒地,全身僵直,呈角弓反张,有时呈不规则抽动,呼吸急促,呼之不应,有时扯头发,撕衣服等,表情痛苦.一次发作可达数十分钟或数小时,随周围人的暗示而变化,发作可一日多次;
瘫痪,以单瘫或
截瘫多见,有时可四肢瘫,起病较急,瘫痪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活动但
无力,重者完全不能活动.客观检查不符合神经损害特点,瘫痪肢体一般无肌肉萎缩,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少数治疗不当,瘫痪时间过久可见废用性萎缩;失音,患者保持不语,常用手势或书写表达自己的意见.客观检查,大脑,唇,舌,腭或声带均无器质性损害.
③躯体化障碍: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也可表现为泌尿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反胃,腹胀,厌食,呕吐等症状,也可表现为
尿频,尿急等症状,或表现为心动过速,气急等症状.
癔症的治疗既容易也最难,关键是医务人员应满腔热情地关心患者,帮助他们寻找发病的原因,引导患者正确地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疾病的治愈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癔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等治疗.
(1)心理治疗
①解释性心理治疗:让患者及其家属知道,癔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种种疑虑,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癔症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引导患者认识病因及病因与治疗的关系,应给予患者尽情疏泄的机会,给予适当的安慰或鼓励.患者本身也应加强自我锻炼,用理智的态度处理所面临的一切,而不要感情用事,用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
②暗示治疗:是消除癔症症状,尤其是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有效方法.在施行暗示治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方面,治疗环境要安静,以消除环境对病人的各种不良影响.一切无关人员均要离开治疗现场,避免由于家属或周围人的惊慌态度,或过分关注而使症状加重,给治疗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医生在认真详细地询问病史以后,在接触病人并做全面检查的过程中,态度应热情沉着,自信,要对治疗充满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信任医生.实践证明,病人对医生信赖的程度往往是决定暗示治疗成败的关键.在言语暗示的同时,应针对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吸入氧气,针刺,给予注射用水或维生素C针剂肌肉注射,静脉推注钙剂及电兴奋治疗.
③催眠疗法:利用催眠时大脑生理功能的改变,通过言语,施以暗示,从而达到消除癔症症状的目的.
(2)药物治疗
癔症发作时,若病人意识障碍较深,不易接受暗示治疗,可用氯丙嗪或合用盐酸异丙嗪各25~50mg,或安定10~20mg,肌肉注射,使病人深睡,不少病人醒后症状即消失.
(3)物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