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隐斜视

Von Graefe法测定近视青少年隐斜视

时间 : 2009-11-26 12:10:23 来源:www.cnki.com.cn

[摘要]

隐斜视 VonGraefe

五、应激的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均能使用自己的应对方式,有效地处理应激。只有当应激反应比较严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时,才需要专业人员参与,帮助处理应激。应激处理技术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一般性处理方法、专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危机干预技术及药物治疗这四个方面。这里着重介绍应激一般性处理方法、危机干预技术及药物治疗方法,专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请参阅本书第六章。
(一)应激的一般性处理方法
应激的一般性处理方法包括:常规运动锻炼,恰当的饮食、营养、休息,有效的时间管理技术,一般心理和社会支持技术。一般性处理的目的在于培养个人良性的健康习惯,得到充足的社会支持资源,从而减轻或消除应激对个体身心健康的损害。护士应长期坚持对应激或应激高危者进行这方面指导,这种指导在应激前、应激中及应激后均可进行,这样既可以起到预防应激发生的作用,又具有减轻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应激或长期慢性应激的作用,还可对重大应激起到基础性治疗作用,因此这些方法对健康者、患者及患者家属均可适用。
1.常规运动锻炼常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个体心肺功能,增加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张力和姿势,控制体重,减轻紧张,促进肌肉放松,从而达到缓解应激反应和提高个体应对应激的能力。同时常规运动锻炼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促进许多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功能恢复。
散步、慢跑、太极拳、跳舞、各种球类活动等都是较好的运动,一般每周运动56次,每次1小时左右即可,有慢性疾病史者或躯体疾病高危者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运动锻炼,需要制定周密的运动计划,一般每周至少3次,每次30~40分钟。医护人员制定运动计划时,要提醒运动锻炼者注意运动前要进行热身运动,运动结束前进行恢复运动。热身运动可以促进肌肉血液循环,增加关节灵活性,减少运动损伤;恢复运动可使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恢复到平常状态。
2.饮食与营养处于应激中的个体,能量代谢加快,消耗增加,需要及时得到营养补充,增强机体抵抗应激的能力,防止机体进入衰竭状态。因此,保持恰当饮食与良好的营养状况在应激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恰当的饮食摄入均能提高个体应对应激的能力,减轻应激对机体的损害,而不良饮食习惯和饮食摄入不当可以增强应激反应,使个体易激惹、多动、焦虑,加重应激对机体的损害。因此,对于应激者,应建议他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不要过少饮食或过度饮食,饮食过少,不能及时补充应激时能力消耗,饮食过度使体重增加,增加了机体负担;应告诉应激者吸烟、饮酒会加重应激反应,要控制或戒除;饮食平衡搭配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应激的能力,应鼓励应激者多进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粗粮、水果等,多饮开水及营养饮料,适当补充肉类食物如鱼、鸡、鸭等,限制盐、精制糖、咖啡因、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摄入。
3.休息帮助应激者养成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习惯,安排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这样才可能使应激者消除疲劳,精神放松,有足够的精力解决面临的问题,成功地渡过应激阶段。
4.时间管理技术应激者常常时间管理混乱,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因而不能从容地应对应激。时间紧张、工作忙乱也常常是应激的原因之一。因此,应该让应激者学会正确的时间管理技术。这项技术内容包括:(1)帮助应激者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和生活任务表,决定优先处理的任务顺序;(2)让应激者学会说“不”,即不轻易打断自己正在进行的活动,要使应激者理解没有人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要学会区分哪些请求可以立即满足,哪些请求需要推迟满足,哪些请求可以忽视不管。
5.心理与社会支持一般心理支持可以帮助应激者清醒地认识当前的处境,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其具体训练方法详见本书第六章。社会支持可以缓冲应激原的作用,减轻应激反应。因此,护士应尽可能地扩大应激病人的社会支持资源,调动病人的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给予病人尽可能多的关心和帮助,帮助住院病人在病友中建立新的支持网络。同时,良好的护患关系,尽可能地对病人通情,给病人提供正确的信息,纠正病人错误的认知,帮助病人尽快适应病房生活,其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支持。
(二)危机干预
当个体遭遇到不可预料的、重大的应激性事件,引起严重的应激反应时,应立即给予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是一套治疗性技术,用来帮助个体及时处理特殊的、紧急的心理应激。这套技术不涉及应激者心理深层的冲突,也不对应激者的问题根源作“考古”性的追索,而是强调迅速满足减轻个体应激后果的当前需要,使应激者各方面功能尽快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这套方法对护理工作人员较为适用。
这里所讲的危机,是指当个体不能用常规的应对策略处理当前突发的、重大的应激性事件时出现的强烈的情绪反应,此时表现为行为失调,难以决断,解决问题能力迅速下降,工作或生活中失败大量增加。危机通常可分为情景性危机和发展性危机。情景性危机是指个体对特殊环境中外部事件的突发性反应,例如分娩、急性躯体疾病、受到攻击或强奸、亲人死亡、难以预料的失业、重大事故等,情景性危机表现多样,具有突发性及持续时间短暂的特点,发展性危机则是当个人不能完成心理某个阶段发展任务时,影响了正常的心理发展,导致危机的出现,例如父母离异对儿童的影响,儿童受虐待,刚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等。发展性危机较多在心理关键期发生,可以突然发生,也可逐渐发生,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其关键是现实的环境和自身条件不能及时地满足心理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名护士,面对发生危机的病人或同事,应及时制定危机干预计划,紧急地处理危机者当前问题,重点在于给予危机者及时的心理支持,尽快地让危机者接受当前应激性困境的现实,尽可能地帮助危机者建立起建设性应对机制,具体方法包括:
1.保持与危机者密切接触情况紧急时,护士应尽可能地陪伴在危机者身旁,建立起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耐心地引导和倾听危机者叙述,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同时防止危机者发生意外。
2.及时地给予危机者心理支持,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给予危机者支持的方法参阅本书第六章。
3.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护士应尽快摸清危机者各种社会联系,利用各种社会支持给予危机者关心和帮助。
4.帮助危机者正确地认识所发生的事件尽可能地使危机者接受当前不利的处境,帮助危机者客观地、现实地分析和判断应激性事件的性质和后果,及时纠正危机者歪曲的认知。例如,某些平常健康者在体检中发现患有癌症,病人往往没有心理准备,情绪波动强烈,行为不知所措,自觉即将离开人世。这些反应通常都与病人对癌症歪曲的认知有关,即错误地把癌症看成绝症,无法医治。此时,护士应耐心地把有关痛症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病人,纠正病人对癌症的歪曲认识,建立起正确地认识,从而使病人产生战胜疾病的希望。
5.帮助危机者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危机者之所以产生危机,是与他们使用了较多的破坏性防御机制和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关。因此,要对危机者所使用的应对策略进行仔细分析,明确指出哪些应对策略是无效的,应当放弃,同时要引导危机者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取而代之。并且要根据危机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积极应对策略。例如对丧失亲人者,应更多地使用升华机制和采取合理的行动策略,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完成亲人未竞的事业等,对工作中遭受重大挫折者,合理化、替代、认同、鼓励及认知和行为探索方式可能更有效果。
6.鼓励危机者在现实工作或生活中解决问题只有在实际环境中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最终战胜危机,恢复心理健康。因此,应鼓励危机者按计划积极行动,在现实环境中验证行动的有效性,坚持有效的行动,放弃无效的方法,才能逐步摆脱危机。
7.反复评价效果,选择最佳干预方法在危机干预中,护士应在每一个阶段分析和比较干预效果,找到最佳干预方案和方法,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如果上述方法均不能产生效果,最好请有关临床心理专家会诊,采用专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进行干预,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三)护理工作应激处理要点
上述处理应激的一般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护理工作应激处理。针对护理工作中的一些特殊应激原,有些学者建议采用以下处理程序,可以预防护理工作应激发生或者减轻护理工作应激反应。
1.在进行某项护理工作前,要清楚地知道该项工作的需要、目的及各阶段的目标。
2.要明确该项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3.认真分析自己的能力、兴趣及完成此项工作的不足之处。
4.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5.在解决问题中不断陈述自己的行为和行动目标。
6.在解决问题的每一过程中,及时分析和比较行为效果,总结经验。
7.选择能带来最佳效果的方法进行该项工作。
(四)精神药物治疗
应激反应过于强烈时,需要采用精神药物辅助治疗,尤其对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反应者,使用抗焦虑剂和抗抑郁剂能加速减轻应激反应,增强上述各种应激处理措施的效果。
关键词: 隐斜视 VonGraefe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Von Graefe法测...”相似的文章

更多>>

隐斜视疾病

可用遮盖法 ,马多克(Maddox)杆法检查,隐斜计检查则更确切。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