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疾病概述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指各种致病因子入侵颌骨,引起整个骨组织包括骨膜、骨皮质、骨髓及其中的血管、神经的炎症,多由牙槽脓肿、牙周炎、第三磨牙冠周炎等牙源性感染而来,因而颌骨骨髓炎的发病率最高。
其次因
粉碎性骨折或火器伤等
开放性损伤引起骨创感染;由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经血循环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的上颌骨;极少数由颜面皮肤或口腔粘膜的感染直接波及颌骨。近年颌骨骨髓炎的发病率随卫生保健的完善而明显下降,而用放疗治疗口腔癌或
鼻咽癌后,并发骨髓炎常见。
临床症状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上颌骨较下颌骨多见,患牙剧烈疼痛,为持续性,并沿三叉神经分布区放射痛。患牙及邻牙松动,有叩痛,前庭沟丰满,面颊肿胀。下颌骨的牙槽脓肿,脓液不易穿破而得不到引流,发展成急性弥散型骨髓炎。此时患者全身症状加重,高烧、
寒战、白细胞增高、脱水及其他中毒表现。
疾病分类
口腔科
疾病描述
颌骨骨髓炎是指各种致病因子入侵颌骨,引起整个骨组织包括骨膜、骨皮质、骨髓及其中的血管、神经的炎症,祖国医学称为“骨槽风”或“穿腮”。
症状体征
根据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病理特别,病变始发于颌骨中央的骨松质和骨髓,称为中央性骨髓炎;病变始发于颌骨周围的骨膜和骨皮质者,称为边缘性骨髓炎。按其病变的性质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按验证的范围可分为局限型或弥散型。
疾病病因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多由牙槽脓肿、牙周炎、第三磨牙冠周炎等牙源性感染而来;其次因粉碎性骨折或火气伤等开放性损伤引起骨创感染;由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经血循环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的上颌骨;极少数有颜面皮肤或口腔黏膜的感染直接波及颌骨。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少数为其他化脓菌,陈见为混合性感染。
病理生理
下颌骨骨髓炎较上颌骨骨髓炎更为常见,病情也比上颌骨骨髓严重,这是因为上颌骨骨质致密,周围有的筋膜和强大的肌,当下颌骨感染后,脓液不遗穿破引流;下颌骨血运较差,感染的血管栓塞后,易形成大块死骨。
治疗方案
急性期以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切开引流或拔除松动牙为主,弥散型病员表现衰渴、全身
中毒严重、贫血者,除一般支持疗法外,还应小量多次输血,增强其全身抵抗力。慢性期应以死骨刮除及病灶牙拔除为主。
疾病预防
无特殊
安全提示
1、本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的上颌骨。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多见于青年人,急性期不易发现,常见慢性期。
2、及时治疗冠周炎、尖周炎等牙源性感染,对预防发生颌骨骨髓炎有积极意义。如已形成骨髓炎,在急性期应予彻底治疗以免转为慢性。
相关药品
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