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营养不良

这样喂宝宝会造成营养不良

时间 : 2009-11-25 22:09:32 来源:gerber.yaolan.com

[摘要]

在各种配方奶粉、营养素、儿童营养食品比比皆是的今天,有的宝宝还是宝宝营养不良,这些宝宝并不是因为直接缺乏营养来源而导致营养不良,而是家长对婴儿喂养和辅食的认识存在不足引起的。

这样喂宝宝会造成营养不良

在各种配方奶粉、营养素、儿童营养食品比比皆是的今天,有的宝宝还是宝宝营养不良,这些宝宝并不是因为直接缺乏营养来源而导致营养不良,而是家长对婴儿喂养和辅食的认识存在不足引起的。误区一:因噎废食不喂奶粉 误区:一个年轻母亲带着3个月大的女婴来体检,她对医生说,看了媒体关于“大头婴”的报道,她不敢再喂孩子奶粉,只好改喂米糊。 陈医生当即纠正了这位母亲的做法―――这是因噎废食。无法提供母乳,应该以乳制品喂养婴儿。米糊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不足,没有奶粉的补充,婴儿的营养肯定跟不上。陈医生说,只要选择品质好的奶粉,奶粉喂养的婴儿可以和喝母乳的婴儿同样健康。 如何选购品质优良的奶粉?陈医生建议到专业的育婴指导机构接受专家的建议。 误区二:只喂母乳未添辅食 误区:对于一周岁以内的婴儿,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是按需哺乳。什么时候宝宝饿了,妈妈就哄着吃母乳。很多人以为这样就可以喂饱婴儿。 实际上母乳质量可能因人而异,因此,虽然提倡母乳喂养,但是如果母乳质量确实有问题,母乳喂养还是不能为婴儿提供足够的营养。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母乳喂养,还应该及时添加辅食。 据陈医生介绍,4个月以内的婴儿,适合添加乳制品。婴儿5个月大的时候,可以喂菜泥,6个月可以喂鱼肉,8个月时则可以喂豆腐、动物血和肝泥。这些固体食物的添加,对于婴儿的营养吸收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泉州人有一种说法:“喝汤比吃肉好。”很多父母只喂婴儿汤水,很少及时为婴儿添加固体辅食。陈医生表示,这也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他举例说,一碗鱼汤,汤里的蛋白质只占10%,只喂婴儿汤水,显然不利于婴儿对蛋白质的吸收。 误区三:操之过急频换品牌 误区:有的家长反映,孩子不爱吃奶粉,牌子换了一次又一次都无济于事。 陈医生表示,婴儿对于奶粉的口味有一段适应期,婴儿一时排斥某种品牌的奶粉,可能只是暂时没有适应这种牌子的口味。只要家长认定一种品牌奶粉的品质,就应该坚持让婴儿食用,这样有利于婴儿更好地吸收蛋白质。 误区四:奶粉米糊一起冲调 误区:有的家长把奶粉和米糊一起冲调。 陈医生指出,冲调奶粉不当也可能导致婴儿对蛋白质吸收不全。他建议,家长最好按照奶粉包装上标明的剂量冲调奶粉,如果奶粉加得太多,可能增加胃肠、肾脏的负担,不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奶粉冲调太稀,则蛋白质含量不足。 陈医生表示,除非仔细计算营养成分构成按比例冲调,否则冲调效果没有配方奶粉的好。 误区五:不够耐心重视不足 误区:很多家长在喂养奶粉时耐心不足,平时,对于婴儿的身体状况也关心不够。 王先生的宝贝儿子一生下来就没有奶吃,只能吃奶粉和牛奶。王先生只买知名品牌。他认为选择奶粉很重要,喂养方法更得讲科学。王先生买了好几个奶瓶,这样在夜里喂奶就比较方便。每次给孩子喂奶时都要做记录,记下喂奶的时间和数量。这样能够准确地掌握孩子的食量。卫生也很重要,每次喂完奶后,王先生及时把奶瓶洗干净。“从我的经验看,家长一定不能怕麻烦,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辛苦一点是应该的。” 陈医生指出,营养不良症没有很明显的表现。通常是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改变、感冒和拉肚子。他表示,家长应该提高保健意识,对婴儿进行定期体检。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来自:太平洋亲子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京ICP证01534号

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客服信箱:service@yaolan.com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这样喂宝宝会造成...”相似的文章

更多>>

营养不良疾病

1.血清蛋白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最重要的改变,但其半衰期较长(19~21天)故不够灵敏。视黄醇结合蛋白(半衰期10小时)、前白蛋白(半衰期1.9天),甲状腺结合前白蛋白(半衰期2天)和转铁蛋白(半衰期3天)等代谢周期较短的血...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