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游走脾

医学论文,巨大游走脾一例报告

时间 : 2009-11-25 10:06:09 来源:www.fx120.net

[摘要]

巨大游走脾一例报告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1998年第3期第3卷 病例报告 作者:周玉翠 余国生 吴中南 单位:730030 兰州,解放军第一医院普通外科   患者,女,33岁,农民。因腹部包块伴

巨大游走脾一例报告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8年第3期第3卷病例报告

作者:周玉翠 余国生 吴中南

单位:730030 兰州,解放军第一医院普通外科

  患者,女,33岁,农民。因腹部包块伴轻度胀痛一年,于1996年10月31日入院。患者于一年前无明显原因发现左下腹部有一包块,约拳头大小,可随体位变动而改变位置,伴有轻度胀痛,向左腰部放射,运动时痛感加重,平卧后症状减轻。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血压17/11kPa,消瘦,盆腔内可扪及20cm×16cm包块,质中等硬度,有轻度压痛,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大,脾浊音区消失。B超检查:盆腔内有20cm×16cm实质性包块,可随体位变动而改变位置。

  于1996年11月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左上腹脾窝内未见脾脏,脾脏位于盆腔内,20cm×16cm×10cm,脾膈、脾胃、脾结肠、脾肾韧带均缺如,脾动脉长50cm,脾静脉长60cm,脾静脉直径1.5cm,各分支均明显曲张。并顺时针扭转360度,因脾动脉、脾静脉过长,但无血管绞窄。胰腺体尾部游离与脾蒂粘连下降于中腹部,长30cm。手术采用充分游离脾动脉,脾静脉及各分支一并切除,将游离下降之胰体,胰尾固定于后腹膜,术中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脾脏不在正常解剖位置称为异位脾,异位而能复位,呈游走状,叫做游走脾。此病临床罕见,多发生于中年经产妇。其形成原因多由于先天性脾蒂及支托脾脏的诸韧带过长,或韧带缺如。游走脾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常无其他明显症状。有时由于牵拉或压迫邻近的内脏而出现左腹闷胀不适或隐痛,立位时加重,平卧时消失。腹部检查扪及似脾脏外形的肿块,可较大范围的自由推动,并能复位到正常脾脏的位置。当其处于下垂状态时,左季肋部叩诊正常脾浊音消失。B超检查、核素扫描、CT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都可以确诊。约有20%的游走脾并发脾蒂扭转。本例患者并发脾蒂顺时针扭转360度,因脾动脉、脾静脉过长,达50~60cm,所以仍未发生血管绞窄,切除之游走脾重2600g,确属罕见。游走脾应行脾切除术治疗,应用腹带支托或固定术效果不佳。急性脾扭转时,须行急诊脾切除术。

(收稿:1997-10-27)

关键词: 医学论文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医学论文,巨大游走...”相似的文章

更多>>

游走脾疾病

游走脾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必要时可作以下辅助检查: ①B型超声波,左膈下正常脾脏消失,而在腹块处呈现脾脏反射。 ②核素扫描,如51Cr标记检查,可发现腹块有同位素积聚,并见明显的腹块轮廓。 ③选择性腹腔动...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