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中医治疗 ― 中国第一不孕不育门户网站

时间 : 2009-11-25 13:31:41 来源:www.zktj.cn

[摘要]

子宫肌瘤中医治疗来源:中国不孕不育网(http://www.zktj.cn)   作者:北京安定门中医院不孕不育专家组   

一、概述: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其间含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发生在生育年龄妇女,尤其是年龄在30~50岁的妇女,20岁以下的妇女少见。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很难统计,因为很多患者无症状,或因肌瘤很小,临床不易发现。二、病因:  确切的发病原因并不明了,但根据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与雌激素、孕激素、生长因子的刺激及某些遗传因素有关。  1.雌激素:临床根据子宫肌瘤好发于生育年龄的妇女,患病后肌瘤继续生长和发展,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消失,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有关。实验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及雌二醇的含量较正常肌组织高,而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含量较低,影响雌二醇向雌酮转化,致使雌二醇在子宫肌瘤内堆积,也说明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激素可能存密切关系。  2.孕激素:临床发现妊娠时子宫肌瘤迅速生长,并容易发生红色变性,而妊娠时体内最大的变化是孕激素大量增加,因此,子宫肌瘤的生长可能与孕激素的增加有关。  3.生长因子:近年来发现许多生长因子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研究较多的有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研究发现雌激素、孕激素通过刺激EGF、IGF的产生而维持肌瘤的生长。BFGF是血管生成及致有丝分裂因子,细胞培养结果证实BFGF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层细胞均有致有丝分裂的作用,说明BFGF对子宫肌瘤细胞的生长有潜在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增生、血管形成和维持瘤体血供来完成的。  4.遗传因素:子宫肌瘤有家族倾向。细胞遗传学发现,大约40~50%的子宫肌瘤细胞具有染色体结构异常。子宫肌瘤的形成必需先有子宫肌层细胞的突变,子宫肌瘤是单克隆肿瘤,由单个细胞突变后繁衍而成,多发性肌瘤是来自不同的单个细胞所形成的多原性单克隆肿瘤。子宫肌瘤中最常见的异常染色体为1、7、12、13号染色体。三、分类:  按子宫肌瘤的生长部位可分为宫体肌瘤及宫颈肌瘤。临床以宫体肌瘤多见,约占95%,宫颈肌瘤少见,约占5%。  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及粘膜下肌瘤。  1.子宫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周围均被肌层包围,此型最为常见。  2.浆膜下肌瘤:肌瘤向浆膜面生长,突起在子宫表面,肿瘤表面仅为一层浆膜所覆盖。  3.粘膜下肌瘤:肌瘤向粘膜下生长,突出于宫腔,表面仅有粘膜层覆盖。四、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若出现症状,则症状主要与肌瘤的生长部位、生长速度及有无变性有关,而与肌瘤的大小及数目关系不大。常见症状如下:  (1)子宫出血:为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也可以表现为不规则出血。在各类型的肌瘤中,粘膜下肌瘤及肌间肌瘤最容易出现子宫出血。  (2)腹部包块:多见于浆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当肌瘤明显增大时,可在下腹部触及肿块,尤其在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易触到肿块。  (3)腹坠、腹痛:子宫肌瘤常无明显腹痛,可表现为腹坠、腹胀。在以下情况可出现急性腹痛:a、浆膜下肌瘤蒂扭转;b、带蒂的粘膜下肌瘤排出宫腔时可引起子宫阵发性收缩而产生疼痛,或伴发感染引起盆腔炎而导致疼痛;c、子宫肌瘤红色样变可出现急性腹痛并同时伴有呕吐、体温升高等。  (4)白带增多:子宫肌壁间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引起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而致白带增多。粘膜下肌瘤表面粘膜的坏死、溃疡,均可导致脓血性白带,或有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5)压迫症状:肌瘤增大可压迫临近器官而产生各种症状。子宫前壁肌瘤或宫颈肌瘤可压迫膀胱引起尿频、排尿困难或尿潴留。子宫后壁肌瘤可压迫直肠,引起里急后重、大便不畅。阔韧带肌瘤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压迫髂内外静脉或神经,从而引起下肢浮肿及神经疼痛。  (6)不育:是常见的继发症状,约占子宫肌瘤的20-30%。可能与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妨碍受精卵着床有关。  (7)贫血:患者长期的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性贫血。严重时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2.体征:与肌瘤大小、位置、数目及有无变性等有关。若肌瘤较大,可在腹部扪及质硬、不规则的结节状肿物。妇科检查时,若为肌壁间肌瘤,子宫常均匀增大,表面不规则,如肌瘤较大可呈单个结节状突起;浆膜下肌瘤可扪及质硬球形结节、结节状肿物突出于子宫表面更加明显,有时可触及带蒂的浆膜下肌瘤与子宫相连,肿物随子宫的活动而活动;粘膜下肌瘤的子宫多为均匀增大,若肌瘤突出于宫颈口或脱入阴道,则可在颈口或阴道内见到红色、实质、表面光滑的肿瘤,若伴有感染,表面有渗出物或溃疡形成,排液有恶臭。宫颈肌瘤则宫颈局部增大突出,对侧宫颈变成一薄片,如宫颈肌瘤进一步增大,则正常的宫体被顶入腹腔酷似一“小庙”。子宫肌瘤如发生变性,则妇科检查时子宫变软。五、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妇科检查,子宫肌瘤的诊断并不困难,对确诊有困难者,可采用下列辅助检查:  1.探宫腔及诊断性刮宫:通过探针探测宫腔的大小、方向、宫腔的形态、有无内突、变形、有无肿瘤悬吊的感觉。同时可刮取子宫内膜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以除外子宫内膜增生或其它内膜病变等。  2.B型超声波检查:可显示子宫大小及形状,肌瘤呈低回声区,并可排除因妊娠而增大的子宫。  3.宫腔镜检查:通过宫腔镜可在直视下观察宫内情况,对诊断粘膜下肌瘤有帮助,并可同时行粘膜下肌瘤摘除术,同时还可观察子宫内膜的情况。  4.腹腔镜检查:当肌瘤需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鉴别时,可在腹腔镜直视下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及肿瘤的生长部位、性质。  5.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对协助粘膜下肌瘤的诊断有帮助,可见到宫腔内充盈缺损,对合并不孕的病人还可了解输卵管的情况。六、治疗:  西医对子宫肌瘤的治疗必须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肌瘤的大小和部位及患者对生育的要求综合考虑。总的治疗方案有随访观察、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而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总不外乎正虚邪聚,虚实夹杂;辩证分型不外乎虚(气血两虚、气虚、阴虚)、热(血热),瘀(血瘀、痰瘀)、滞(气血瘀滞)等多种致病因素综合而成,目前中医在瘀血的病面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共识,而在痰湿方面还缺少本质性的研究、尤其是体质与发病的关系研究,可作为现代医学中子宫肌瘤与遗传、与微量元素、与受体、与生长因子等关系的切入点。  北京安定门中医院不孕不育专家组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理论治疗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大法,结合补益、在攻补兼施方法上多采用经期和非经期分期论治,以遵循急者治标,缓者治本的原则,在临床上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七、[本院治愈病案举证]多发性子宫肌瘤―病案  李某性别:女年龄:35岁,工作单位:武汉市某专科学校教师。初诊:2007年10月21日。  自述:发现多发性子宫肌瘤2年,月事提前,量多,经色紫暗,右少腹掣痛,白带多,带色黄,有时夹有红色。口干喜饮水,睡眠差。舌苔微黄,脉迟涩。某医院妇科检查,子宫明显增大,形态失常。B超检查,子宫大小为9.7cm×5.1cm×8.4cm,宫体可见3.6cm×4.0cm等回声光团,宫底可见到3.1cm×3.1cm回声稍低光团,诊断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西医诊断:多发性子宫肌瘤  中医辩证:血气瘀结,兼有湿热。  治法:活瘀散结,佐以清热除湿。  处方: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制乳香、制香附、制没药、天花粉、炒扁豆等清水煎服。  二诊2007年11月21日:服上方后腹痛明显减轻,余症无明显变化,仍口干苔黄,治宜上方加减,以破血攻瘀,行气散结,佐以扶正。处方:当归、川芎、红花、制三棱、制莪术、桃仁、党参、丹参等清水煎服。  三诊2007年12月21日:12月17日月经来潮,自诉精神较以往好转,白带色已正常,腹痛轻微,仍拟上方稍事加减续服。  四诊2008年元月22日:腹痛及诸症消失,月经已恢复正常。B超复查:子宫较以往明显缩小,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续用上方出入变化两月余。  五诊2008年3月28日:经B超复查:子宫大小为6.3cm×5.3cm×4.4cm,宫体可见1.6cm×1.2cm等回声光团,宫底可见到1.4cm×1.2cm回声稍低光团,诊断为“小型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及肌瘤恢复显著。嘱其上方加减续服三个月。  于2008年8月初来电告知在当地复查B超提示子宫肌瘤已完全消失,后随访至今未再复发。内分泌失调、子宫小肌瘤―病案  刘某 性别:女 年龄:31 住址:北京市宣武区初诊:2008年9月22日  自述:2006年8月胚胎停育刮宫,至今未再孕。月经周期28~40天,行经期2~3天,量不多,色暗红,呈紫黑色,无血块。末次月经9月11日,平时白带不多,9月8日B超检查:子宫大小68mm×43mm×59mm,平位,稍大,宫体后壁上有一个25mm×20mm,实性回声团块,内膜不厚,双附件(-)。平时纳可,面部有痤疮,口渴,夜卧失眠,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滑稍数。  西医诊断:1.内分泌失调 2.子宫小肌瘤  中医辩证:脾肾两虚血瘀胞宫  治疗方法:健脾补肾活血化瘀   建议:月经来潮的第3-5天抽血查内分泌六项  处方:  1、外用:龙凤贴(安阳固本膏)贴脐30天。  2、柴胡、生牡蛎、黄精、昆布、白芍、川断、茜草、桃仁、丹参等,每日清水煎服1剂与活血助孕中成药一起内服。  刘某在2008年11月23日来门诊做B超诊断为早孕。子宫内膜异位(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肌瘤―病案  王某性别:女年龄:33岁住址:河北廊坊初诊:2006年2月25日  自述:行经腹痛4年余,婚后4年一直未孕。月经周期15-20天,7天结束。血量多,色鲜红,有血块。下腹疼痛,有灼热感,经行疼痛加剧,心烦易怒,口干不渴,大便不畅,带下量多,色黄,舌红苔薄黄,边尖有瘀点,脉滑。妇检:子宫水平位,稍大,压痛明显,后穹窿触及一蚕豆大结节,压痛明显,左附件触及一约2.0cm×3.0cm肿物,右附件触及一约3.0cm×3.5cm肿物,压痛。B超:子宫后位,大小7.0cm×6.0cm×5.8cm,宫肌壁反射欠均匀,右附件可见一肿物3.4cm×3.0cm×3.0cm,左附件可见一肿物2.8cm×2.2cm×2.0cm。子宫后穹窿处可见2.3cm×2.2cm×2.0cm低回声区,提示:1.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巧克力囊肿)2.子宫肌瘤。  西医诊断:1.原发不孕2.子宫内膜异位(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3.子宫肌瘤。  中医辩证:湿热瘀阻  治疗方法:化瘀软坚、清利湿热  处方:红藤、薏苡仁、皂角刺、丹参、桔核、三棱、莪术、穿山甲、牛膝、当归、贝母等清水煎服15天,外用贴脐药膏(龙凤贴)。  二诊2006年3月6日:服药半月后月经来潮,根据病情需要以活血化瘀、温通止痛之法以于经期服用,经后继服原方。  处方:桂枝、益母草、乌药、细辛、王不留、路路通、三棱、莪术、蒲黄、丹参、生牡蛎等清水煎服。  三诊2006年5月10日:服上方2个月后,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期腹痛明显减轻,血块及血量减少,B超提示:子宫肌瘤(子宫后穹窿可见一3.0cm×2.2cm×2.3cm,回声尚均匀的团块),附件未见异常。建议同方同法继续服用2个月。  四诊2006年7月10日:这两个月月经周期正常28天一潮,无经期腹痛,B超提示:子宫6.0cm×4.4cm×5.0cm,双附件未见异常。建议停药观察并择期试孕。  2007年1月患者告知已怀孕近4个月了。宫颈肌瘤、不孕症―病案  施某性别:女年龄:27岁住址:河北省安国市药城大街。初诊:2008年3月21日。  自述:发现宫颈肌瘤2月余。2008年初妇科普查,发现子宫颈上唇肌瘤。月经周期落后,约下旬来潮,经量不多,每次经前腹痛,经行后一天腹痛即止,头晕腰酸、苔薄腻,脉弦细。  西医诊断:宫颈肌瘤  中医辩证:气滞血瘀,冲任不利。  治法:养血活血、理气消瘤。  处方:泽兰叶、川芎、赤芍、白芍、生地黄、制香附、路路通、小茴香、半枝莲、茺蔚子等清水煎服。  二诊2008年4月8日:据述流产一次至今未采取避孕措施未再孕。其后发现子宫颈上唇肌瘤,开始约1.2cm大小,近经期妇检已发展为2cm。经前1周即见腹痛,于3月30日来潮,腹部剧痛,经量不多,苔黄腻中剥,脉弦细带数。任冲不利,气滞血阻,结为症块。治宜养血活血,软坚消瘤法。处方:生地黄、牡丹皮、三棱、海藻、制香附、茺蔚子、橘叶、橘核、白芍等清水煎服。  三诊2008年5月6日:本次月经4月30日来潮,第一天腹痛甚剧,血块落下,而腹痛即止,经来6天干净,舌质淡红,脉弦细。素体阴虚肝旺之质,由于经量不多,可用攻补兼施法。再以养血活血,理气消瘤法。处方:生地黄、赤、白芍、川穹、半枝莲、炙鳖甲、青皮等清水煎服。  四诊2008年6月3日:月经5月30日来潮,头两天觉左腹角疼痛,经水将净,口内干燥,苔薄腻微黄,舌质淡红,脉沉小。病久气阴两亏,夹有血瘀。以养血生津,化瘀消瘤法。处方:生地黄、白芍、天花粉、炙鳖甲、半枝莲、续断、狗脊、山楂肉等清水煎服。  五诊2008年7月15日:月经推迟至本月5日来潮,经量尚正常,苔淡白、脉沉小。12日妇科检查子上唇肌瘤已消除,患者目前有生育要求,续进养血调经、助孕,温宫化瘀。  处方:生地黄、赤芍、白芍、生白术、紫石英、三棱、半枝莲、炙鳖甲、杜仲等清水煎服。  于2008年9月来电告知已怀孕40天,胎心博动良好。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子宫腺肌症(腺肌瘤)―病案  李某性别:女年龄:41岁住址:辽宁省沈阳市初诊:2005年9月7日  自述:进行性行经腹痛6年余。患者平素月经规律,近年来月经周期15-20天,7天净。血量多,色鲜红,有血块。下腹疼痛,有灼热感,经行疼痛加剧,心烦易怒,口干不渴,大便不畅,带下量多,色黄,舌红苔薄黄,边尖有瘀点,脉滑。妇检:子宫水平位,稍大,压痛明显,后穹隆触及一蚕豆大结节,压痛明显,左附件触及一约2cm×3cm肿物,右附件触及一约3cm×3.5cm肿物,压痛。B超:子宫后位,大小7.0cm×6.0cm×5.8cm,于宫肌壁反射欠均匀,右附件可见一肿物3.4cm×3.0cm×3.0cm,左附件可见一肿物2.8cm×2.2cm×2.0cm。子宫后穹隆处可见2.3cm×2.2cm×2.0cm低回声区。提示:1.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2.子宫腺肌症(腺肌瘤)。  西医诊断:1.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 2.子宫腺肌症(腺肌瘤)。  中医辩证:湿热瘀阻  治疗方法:化瘀软坚、清利湿热  处方:红藤、薏苡仁、皂角刺、丹参、半枝莲、三棱、莪术、穿山甲、当归、浙贝母等。  二诊2005年9月30日:末次月经2005年9月27日,服上方药后,自述感觉良好,此次治疗改用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法。  处方:桂枝、乌药、细辛、王不留行、路路通、三棱、莪术、丹参、益母草等。  三诊2006年元月3日:服药两个月后,自诉经期腹痛明显减轻,血块及血量均减少,复查B超提示:子宫后穹隆可见一3.0cm×2.2cm×2.3cm回声欠均匀团块,子宫肌壁反射欠均匀,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  处方:一、二诊方药加减,配伍外敷药(龙凤贴)。  四诊2006年5月10日:自诉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无经期腹痛,经B超复查提示:子宫6.2cm×4.4cm×5.0cm,肌壁反射均匀,内膜厚约0.9cm,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嘱患者原方加减配伍外敷药(龙凤贴)续疗三个月。8个月后随访患者未见腹痛发作,月经周期、经期规律。子宫肌层小肌瘤?、黄体功能不全―病案  顾某性别:女 年龄:33住址:江苏省无锡市南市桥中上溏初诊:2006年7月31日:因不方便直接来我院就诊,决定函诊治疗。  自述:结婚3年一直没有受孕,月经初潮15岁,周期一直在40天左右不规律,行经3~5天,经量适中,无血块。在地当地曾服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未受孕。2006年6月1日在当地医院检查:阴道通畅,宫颈光滑;B超检查:宫体前位,大小形态正常,无压痛,双侧附件无触痛。血清检查:抗精子抗体呈阴性。末次月经06年6月2日,经前期腰酸腹胀,白带少。基础体温测量提示黄体功能不足。身体较弱,胃肠功能欠佳,冬天怕冷,手脚经常发凉。  西医诊断:黄体功能不足?  中医辩证:脾肾阳虚  治疗方法:健脾补肾 温经通阳  建议:月经3―5天抽血查内分泌六项  处方:  1、外用:龙凤贴(安阳固本膏)贴脐90天  2、内服:温经散寒中成药。  二诊2006年9月9日:内分泌检查提示黄体功能不足。上次月经8月8日,末次月经9月8日,月经按时来潮,量适中。继续内服温经散寒中成药。  三诊2006年10月29日:末次月经10月11日,经量少,小腹隐痛。10月28日在无锡中医院做阴道B超:子宫前位,大小为49mm×37mm×34mm,宫内膜厚7mm,右卵巢大小为23×19mm,内可见一大小为10mm的卵泡回声,左侧卵巢大小为38mm×27mm,内可见19mm×18mm卵泡回声。处方:当归、元胡、杜仲、川断、益母草、丹皮等,每日清水煎服1剂与温经散寒中成药一起连服20天。  四诊2007年1月12日:末次月经06年12月19日,周期35天,经量适中,行经3天,纳差,眠安,二便正常。  处方:  1、外用:龙凤贴(安阳固本膏)贴脐30天  2、黄精、桑椹、枸杞子、龟板、菟丝子、仙茅、甘草、当归、紫河车、白芍等,每日清水煎服1剂,与温经散寒中成药一起内服。  在07年1月25日打过来电话告知由于参加考试要求暂停用药物。  五诊2007年5月24日:末次月经2007年5月15日,周期32天,行经5天,经量中。07年2月2日在当地医院做B超:子宫前位,大小为51mm×41mm×36mm,内膜厚5mm,后壁有一稍高回声团块,大小为11mm×9mm,边界沿清,其内密度尚均匀;右卵巢大小为31mm×18mm,左卵巢大小为27mm×22mm,超声提示:子宫肌层小肌瘤?07年2月4日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见宫腔左侧壁一充盈缺损,其轮廓光整,大小约2.5mm×5mm;双侧输卵管通畅,未见狭窄,伞部弥散良好。X光造影诊断:子宫腔内充盈缺损,考虑为子宫小肌瘤。07年5月17日在无锡市中医院做性激素六项检查:PRL:23.1(1.9~25);     P:0.72(0~1.2);     LH:4.7↓(6~8.3);FSH:8.7(2.8~11.3);    E2:51.0↓(0~266.0);  T:33.7(15~81);  处方:  1、外用:龙凤贴(安阳固本膏)贴脐60天。  2、丹参、路路通、鸡血藤、穿山甲、巴戟肉、水蛭、赤芍、莪术等,每日清水煎服1剂与养血调经中成药一起内服。  六诊2007年6月21日:末次月经6月14日,周期30天,行经期6天,量适中,色暗红,BBT呈双相。  处方:守上方加减:去穿山甲、赤芍加土茯苓、败酱草等与温肾暖宫中成药一起内服。  顾某于2008年12月10日来电告知生一女孩现在已经5个多月了,非常感谢专家组精心的治疗。女方:输卵管通而不畅、子宫前壁小肌瘤男方:弱精症、高畸形精子症―夫妻病案  夫妻病案:  何某性别:女年龄:32岁工作单位:新疆乌苏市城建局  配偶姓名:王某性别:男年龄:35岁  初诊日期:2007年4月21日  患者主诉:结婚8年,2004年11月受孕40天行药流后3年未孕,月经周期24-28天,经期6-7天,量中,色黯红,有小血块,第1-2天腹痛,腰酸。输卵管通而不畅,盆腔粘连。B超:子宫前壁小肌瘤,1.5×1.3cm;浆膜下肌瘤:2.0×1.4cm;卵泡监测:小卵泡发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子宫肌瘤中医治疗...”相似的文章

更多>>

子宫肌瘤疾病

诊断性刮宫是妇科最常用的简便易行的辅助诊断方法,探查了解宫腔情况,并刮取内膜作病理化验是其基本要求,行诊断性刮宫时探查宫腔深度,方向,有无变形及黏膜下肌瘤,协助阴道检查确定肌瘤位置及其对宫腔的影响,前...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