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急症针灸|子宫内膜异位症

时间 : 2009-11-25 17:03:01 来源:www.pharmnet.com.cn

[摘要]

针灸大全是中医药的一个介绍针灸治疗的栏目,具体从针灸入门,针灸治疗,针灸技术,急症针灸,针灸保健等方面。

 针灸大全急症针灸-子宫内膜异位症-【概述】子宫内膜是子宫体部的粘膜层,面向宫腔,含有腺体、间质、血管及淋巴等组织。当子宫内膜不在其正常位置生长而在子宫以外部位生长发育并引起各种症状时,称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表现为剧烈的痛经、腰骶部疼痛、肛门坠痛、盆腔包块、月经不调、不孕等。严重者可出现急腹症及周期性的鼻衄、咯血、便血血尿等。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近年的事,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用非药物疗法的仅见气功治疗的个案报道。针灸治疗本症则见于90年代初。目前,在剌灸技术上,采用体针、耳穴埋针、穴位注射、隔药饼灸等法。不仅能较好消除症状,而且还可控制体征。当然,本病既是急重之也是难治之症,针灸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规范,其确切疗效亦有待证实。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综合法1.取穴主穴: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配穴:分二组。(1)卵巢、交感、内分泌(耳穴);(2)隐白、阳陵泉、地机。2.治法:主穴均取,用针剌法,进针得气后,以提插法行平补平泻,腹部穴,宜使酸胀感受向四周扩散。留针20分钟。取针后,取配穴第一组,以王不留行子贴压,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10余次,每次按压2-3遍。腹部冷痛者,可选配穴第二组之1-2穴,用艾条灸10-15分钟。上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3.疗效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经1-3疗程治疗,腹痛消失,经行无腹痛,随访半年无异常;显效:治疗后,腹痛明显减轻;有效:治疗后,腹痛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共治5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痛患者,结果:痊愈4例,显效2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6%[1]。(二)穴注加隔药灸1.取穴主穴:分二组。(1)足三里、血海;(2)次s、三阴交。配穴:关元。2.治法主穴用穴位注射法,每次选一组穴,双侧同取,隔天交替应用。以复方丹参注射液,每穴剌入得气后,注入2ml药液。一般于月经前开始注射,每月治疗5次,二个月为一疗程。配穴与次s,用隔药饼灸。药饼制备:附子、鹿角霜、肉桂、乳香、五灵脂,经5:2:1:1:1的比例配伍,研压成极细末备用。施灸时,以黄洒调和,作成直径2cm,厚0.4cm的药饼。每次取1穴,二穴交替。先于穴区垫一纱布,上置药饼,放一大号艾炷于药饼上施灸。每次灸3壮,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二个月为一疗程。上述二法宜结合使用,一般须治疗3~5个疗程3.疗效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显效:症状消失或显著好转,主要体征改善,不孕者妊娠;有效症状及体征改善并稳定;无效:症状体征均未见改善。共治37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1.1%[2]。(三)耳穴埋针1.取穴主穴:艇中、皮质下、内分泌、交感、内生殖器。2.治法上穴均取,每次取一侧穴。先以碘酒消毒耳廓,再以75%的酒精脱碘。用一次性皮内针,探得明显痛点后,剌入穴区,并加以按压。隔日埋针1次。于月经前5天开始,人治疗4次。每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3.疗效共治37例,均为子宫内膜异位所致的痛经患者,结果,痊愈9例,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9%[3]。(四)其他措施1.在针灸治疗同时可配合中西药物治疗。2.如上述方法疗效不显,可考虑手术治疗。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医案一施××,女,32岁。主诉:行经腹痛加重3年。病史:患者痛经已有18年,近年来腹痛剧烈,伴腰骶部酸痛、下坠感。经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经服西药治疗后,未效,又取中药效果亦不佳,西医建议手术治疗。此次经来腹痛,疼痛难忍,下垂明显,喜温喜按,经行量少,色暗有块,面浮乏力,食少纳呆。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查:痛苦面容,弯腰扶腹。舌瘀,脉细。治则:益气行血,祛瘀止痛。取穴:分二组。(1)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外关(均双),气海;(2)子宫、腹腔、肝、肾、神门(均耳穴)治法:二组穴均取,以毫针剌法。经行时每日针刺1次,停经期间每周2次针刺。以益气而顺三焦之气,行阴经之血而调冲任。数月后病人痛经减轻,内膜异位囊肿直径由5cm缩为3cm,避免手术。(俞瑾医案)医案二赵××,女,39岁,干部。1989年1月24日初诊。主诉:经行腹痛4年。病史:患者4年前因感受寒湿后开始行经腹痛,每月发作1次,曾在某医院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服西药治疗后,未效,又取中药效果亦不佳,故来我处求治。现症:腹痛难忍,大汗淋漓,呻吟不止,月经量少,色暗有块,腹痛得热则减,伴有头痛,周身乏力,食少纳呆。二便正常。检查:神清语明,痛苦面容,弯腰扶腹,手足欠温。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迟。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治则:温经散寒,化瘀除湿。取穴:中极、归来、三阴交、秩边。治法:取上穴每日针灸1次,中极、归来针上加灸,每穴灸3壮;三阴交、秩边只针不灸。经治疗10次后,其痛乃止。以后每月月经来潮前5天进行温针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痛经而止。(纪青山医案)【主要参考文献】[1]倪生菊等.针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止痛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92;11(1):16[2]汪慧敏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针灸治疗临床研究.针剌研究,2000;25(2):148[3]向东方.耳穴埋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痛经37例临床研究.中医杂志,2001;42(10):596
本栏目仅供学习与参考,切勿模仿施治!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急症针灸|子宫内膜...”相似的文章

更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

常用检查 直肠,膀胱周期性出血,月经期排便疼痛,首先应考虑直肠,膀胱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必要时可做膀胱镜或直 肠镜 检查,有溃疡时还应取组织做病理检查。 腹壁疤痕有周期性硬结,疼痛,病史中有经腹子宫腹壁悬...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