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petriellidiosis拚音BOSHIMEIJUNBING别名西医疾病分类代码感染性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波氏霉菌可侵犯皮肤、皮下组织、肺、脑、角膜、眼、耳、鼻等器官和引起系统性感染。中医释名西医病因波氏霉菌病由低毒力条件致病菌波氏霉菌引起,世界性分布,在温带、热带土壤中可分离出来。波氏霉菌为尖端单孢子菌的有形阶段。其在组织内形态与室温人工培养的形态不同,组织内表现为颗粒,室温培养则为菌丝型。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病理在各种培养基上生长快。在麦片琼脂基上,25℃培养为绒毛状或有成束气生菌丝。开始白色后成鼠灰色,反面灰色或黑色。少数菌落象牙色或膜状,部分环状,生长呈多环形。菌丝无色,1―3μm直径。分生孢子有两种,一种为短棒状或卵圆形,一端圆,一端平截或渐细,壁棕色,(6―12)μm×(3.5―6)μm,单个生于分生孢子梗或菌丝侧面。另一种较小,无色,(5―7)μm×(2―3)μm。棒状或圆柱形,一端平截,生于短环痕梗上或长分生孢子梗上,形成囊丝。分生孢子脱落后形成孢子团。沙氏培养基上不产生团囊壳。麦片琼脂基上,闭囊壳140―200μm。子囊球形易破坏。子囊内含子囊孢子8个,黄褐色。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发病病史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足菌肿(99%),其他为肺炎、
鼻窦炎、角膜炎、内眼炎、
中耳炎、关节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等,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除表现为足菌肿外,尚可表现为多个皮下脓肿或酷似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
足菌肿:病程长,一般无全身症状,不会自愈。局部表现与其他足菌肿症状相似。有外伤史,经过一长时间潜伏期后,接种部位出现小而无痛的
皮下结节和肿块,逐渐扩大,最后溃破,并继续引起其下深部组织的肿胀和破坏。可侵袭皮下组织、韧带和肌肉,但一般不累及骨组织。溃破后形成瘘管,反覆排出脓液,内含硫磺色颗粒,为波氏霉菌的微小菌落。
除足外,波氏
霉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肺和上呼吸道,尤以局灶性
肺部感染最多见。陈旧的空洞常为这种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临床表现基本类似肺曲霉病。唯有分离出波氏霉菌才能最后确诊。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脓液、痰、活体或尸体组织中寻找硫磺色颗粒。颗粒较大,约2mm直径。黄白色,质软或硬。圆形或分叶。菌丝宽(达5μm),分隔,互相缠结,菌丝间无粘结物质。颗粒边缘有许多肿大细胞(15―20μm)或称厚壁孢子。病理切片可在窦道中见到颗粒,伴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改变。大量不同分化时期的中性粒细胞包围于颗粒周围。脓疡周围纤维变性和肉芽组织增生,含丰富毛细血管和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肺波氏霉菌病外科手术常能获得满意疗效。足菌肿早期外科切除。晚期病例可考虑截肢。两性霉素B、咪康唑等也可应用。酮康唑或其他抗真菌药物无效。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康复预防历史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