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5 19:35:37 来源:www.kanjz.com
足菌肿(mycetoma)系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伴有瘘管形成和流出带有颗粒的脓 ...
根据病原菌的不同足菌肿分为两大类:
(一)真菌性足菌肿(eumyceticmycetoma)由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目前报告的已有16种之多,如马杜拉足肿菌(Madurellamycetomatis)、波氏足肿菌(Pseudallescheriaboydii)等近年来发现皮肤癣菌如奥杜盎、羊毛样、铁锈色小孢子菌及石膏样断发、疣状与紫色毛疣菌也可引起足菌肿病变。
(二)放线菌性足菌肿(actinomyceticmycetoma)由放线菌属的巴西奴卡菌(Nocardiabrasilliensis)和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madurae)等8种引起
病原菌不同还表现在颗粒大小硬度和颜色的不同,如马杜拉足肿菌颗粒一般0.5mm大小,无菌鞘质硬,黑色;而波氏足肿菌颗粒1mm大,有菌鞘质软,黄白色;马杜拉放线菌颗粒一般大于0.5mm,质软有菌鞘,黄白色;而巴西奴卡氏菌颗粒0.5mm大,可有菌鞘质软,色白;只有白利梯足肿菌颗粒为红色。上述致病菌除伊氏放线菌外都存在于土壤也是植物的致病菌。人因工作或生活接触这些致病菌,通过破损的皮肤而引起感染与其他同类真菌病一样,传染途径通过皮肤者,损害常为局限性
足菌肿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以及如何确诊?【临床表现】
随病原菌菌种发病部位和病期及机体情况而异,但基本特点一致。病原菌通过破损处侵入皮肤引起丘疹、脓疱或结节,不断扩大随后结节软化,破溃,流出带有不同颜色的颗粒常见损害一边愈合结疤,一边向外围扩散,重复结节化脓和纤维化的过程。日久有瘘管形成,淋巴管阻塞骨质破坏,筋腱收缩,纤维增生以致病足缩短增厚。从结节到瘘管形成,一般需1年左右缩短增生则需5年、10年不等。有继发感染者四周淋巴结可肿大,但不痛。足菌肿好发足部通常为单侧。据墨西哥35例和苏丹211例分析,发生于足部者分别占33.4%和79.6%;小腿为26.9%和9%;手2.3%和6.6%;臀部2.6%和14%;臂8.6%和1.9%;颈2.3%和0.9%;腹壁1.7%和0.5%;其它还可发生于膝股、胸壁等处;但很少转移,个别病原菌(如奴卡菌)由于菌体小可能通过血循环扩散至肺或其它部位。主观感觉除痛或局部不适外,无全身性症状
【诊断】
在流行地区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即可确诊,假如加以真菌检查更有帮助,但也应与细菌性结核性感染以及放线菌病、奴卡菌病及曲霉病、梅毒雅司等相鉴别。
足菌肿需要进行哪些相关检查?【临床表现】
随病原菌菌种发病部位和病期及机体情况而异,但基本特点一致。病原菌通过破损处侵入皮肤引起丘疹、脓疱或结节,不断扩大随后结节软化,破溃,流出带有不同颜色的颗粒常见损害一边愈合结疤,一边向外围扩散,重复结节化脓和纤维化的过程。日久有瘘管形成,淋巴管阻塞骨质破坏,筋腱收缩,纤维增生以致病足缩短增厚。从结节到瘘管形成,一般需1年左右缩短增生则需5年、10年不等。有继发感染者四周淋巴结可肿大,但不痛。足菌肿好发足部通常为单侧。据墨西哥35例和苏丹211例分析,发生于足部者分别占33.4%和79.6%;小腿为26.9%和9%;手2.3%和6.6%;臀部2.6%和14%;臂8.6%和1.9%;颈2.3%和0.9%;腹壁1.7%和0.5%;其它还可发生于膝股、胸壁等处;但很少转移,个别病原菌(如奴卡菌)由于菌体小可能通过血循环扩散至肺或其它部位。主观感觉除痛或局部不适外,无全身性症状
【实验检查】
诊断足菌肿的要害是真菌检查首先是找寻颗粒。由于脓液很少,有时不到1ml加上颗粒又小,因此不易被发现,非凡是存在继发感染时找不到颗粒,则检查常为阴性。一般初起损害非凡是尚未破溃、又无继发感染时,轻易找到将颗粒置玻片上,加1滴10%氢氧化钾液或生理盐水,覆上盖玻片既不压,也不加热,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排列成肾形或其它外形的真菌,通常外围菌鞘。有时颗粒与脓细胞难以区别但真正颗粒用接种棒压之不碎,加氢氧化钾不溶。如损害已破溃又有继发感染,脓液又少,找寻颗粒比较困难可用无菌纱布条塞入瘘管,隔日取出,用生理盐水冲洗纱布条随后颗粒沉入瓶底。颗粒少时,颜色不显如颗粒多,则黄、白红、黑很易区别。取颗粒再接种到沙保氏琼脂或其他非凡培养基待生长后,鉴定菌种。如疑为放线菌性则培养基内不宜加抗生素。
【病理说明】
皮肤和皮下组织显示具瘘管的化脓性肉芽肿可见典型颗粒。少数病例还可表现退行性肌炎、淋巴管炎骨膜炎、骨质溶解和骨纤维变性等变化。
【诊断说明】
足菌肿的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有诊断价值,但必须配合真菌检查,以确定疾病性质并提供治疗依据
与足菌肿相类似症状的疾病应该如何区别?1.疣状皮肤结核:为疣状增生性斑块境界清,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结核样肉芽肿样结构。
2.孢子丝菌病:多为沿淋巴管排列成串的结节或为单个斑块结节,真菌培养为孢子丝菌生长。
3.着色真菌病:无瘘管形成和带颗粒的脓液真菌培养为暗色真菌生长。
足菌肿的常规治疗方案有哪些?真菌性足菌肿应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而放线菌性足菌肿则用抗细菌药。后者疗效好,预后佳而前者则否。除药物外,手术切除X线照射可作为辅助治疗。防止皮肤外伤,避免感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和保证治愈的重要措施
足菌肿可以引起哪些并发症?可在数月甚至数年中,逐渐播散并破坏邻近肌肉,肌腱,筋膜和骨骼.既无全身性播散也无提示全身感染的体征和症状.最终肌肉消瘦,变形及组织破坏而使受累肢体不能使用.感染晚期,受累肢体出现变形肿胀,形成棒状的囊性肿块,伴有多发性相互连通的引流窦道和瘘管,排出含有特征性颗粒的浓厚的或血清血液样渗出物.
应该如何及早预防足菌肿的发生?防止皮肤外伤,避免感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和保证治愈的重要措施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