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足菌肿

足菌肿

时间 : 2009-11-25 00:17:53 来源:jib.xywy.com

[摘要]

寻医问药网疾病频道为您提供详细丰富的足菌肿概述,足菌肿疾病详情,足菌肿病因,足菌肿症状,足菌肿治疗方法

足菌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原菌不同表现在颗粒大小,硬度和颜色的不同,如马杜拉足肿菌颗粒一般0.5mm大小,无菌鞘,质硬,黑色;而波氏足肿菌颗粒1mm大,有菌鞘,质软,黄白色;马杜拉放线菌颗粒一般大于0.5mm,质软,有菌鞘,黄白色;而巴西奴卡氏菌颗粒0.5mm大,可有菌鞘,质软,色白;只有白利梯足肿菌颗粒为红色,上述致病菌除伊氏放线菌外都存在于土壤,也是植物的致病菌。

(一)发病原因

主要病原菌为奴卡菌和足菌肿马杜拉菌,根据病原菌不同,足菌肿分为两类:

真菌性足菌肿(eumyceticmycetoma):病原菌包括形成白色颗粒的镰状霉,雷氏枝孢霉,吉林支孢霉,构巢曲霉,黄曲霉,茄病镰孢,罗萨梯新龟甲形菌,假性阿利什霉(异名尖端赛多孢),和形成黑色颗粒的新月弯孢,膝曲弯孢,甄氏外瓶霉,塞内加尔小球腔菌,汤普金斯小球腔菌,足菌肿马杜拉菌,灰马杜拉菌,罗麦卢棘壳孢和麦金诺棘壳孢,放线菌性足菌肿(actinomyceticmycetoma)由放线菌属的巴西奴卡菌(Nocardiabrasilliensis)和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madurae)等8种引起。

(二)发病机制

本病常因外伤后接种入体内,感染开始为丘疹或深部结节,结节逐渐扩大融合成肿块,化脓形成瘘管,自体外排出脓液,损害可愈合,消散,以后又反复出现临床症状,是由自然环境中的真菌或放线菌侵入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而引起的,以菌体包裹形成颗粒为特征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皮肤和皮下组织具瘘管的化脓性肉芽肿,可见典型颗粒,颗粒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浸润。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足菌肿”相似的文章

更多>>

足菌肿疾病

细菌培养可确定病原菌种。 病原菌检查: 1.直接镜检 将颗粒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放于载玻片上,加20%氢氧化钠1滴,镜下可见团块由菌丝和孢子交织而成,菌丝宽而有分隔,直径约2~5µm,菌丝末端和颗粒的周边有许...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