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4 14:04:17 来源:搜狐健康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为急性起病,最佳治疗时间较短,在存活患者中有约70%丧失劳动能力,这其中一多半的患者重残。因此除了有效预防外,能够在发病后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治疗对患者的预后相当关键。
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吸烟、酗酒等。以冬季多发,在干燥和骤然变冷时我们的血液流动参数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以适应外界环境,此时有病变的血管就会表现出破裂、闭塞、狭窄等一系列病理状况。一般来说对存在上述风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在这一时期应尤为注意。除此之外,在脑卒中的发生时有许多其他的诱因,比如情绪的激动带来的血压急速变化,用力排便造成的颅内压力变化,疲劳,不正常的工作、睡眠节律等等。有一部分患者在打麻将时因失落与兴奋等极端的情绪变化突然发病,还有许多长期便秘者在大便时发生卒中。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我们不提倡的。
脑卒中的典型表现是突然发病的神经系统受损症状。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包括:①一侧肢体乏力、笨拙、沉重或麻木,②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③ 说话吐词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④双眼向一侧凝视,⑤视物模糊或失明,⑥眩晕、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⑦以往未出现过的头痛,伴或不伴呕吐,⑧意识障碍如反应迟钝或呼之不应,可能伴有抽搐,⑨脑膜刺激症状如颈项强直。一旦出现轻微的症状并迅速加重则需警惕发生卒中的可能,即使症状进展缓慢也有必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当怀疑身边的人发生脑卒中时,应立即将其放倒保持头高30度的体位,尽量侧卧并保持患者镇静,避免头部受到震动。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早期最致命的情况是窒息,尤其是伴有呕吐的患者,舌后坠和呕吐物阻塞呼吸道造成的缺氧可能会早于脑卒中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此时应立即解开患者衣领,将患者下颌抬高使舌头尽量被拉向口外或将头偏向一侧,摘掉患者假牙,同时有可能的话清理患者口中的呕吐物。观察患者呼吸的方法较为简单,可以通过观察患者胸廓起伏了解其呼吸是否正常,通过口唇、指甲是否紫绀了解是否存在严重缺氧。在进行简易的初步抢救的同时尽快将其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治疗。
脑卒中可简单的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两大类。最常见的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通常所说的脑溢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存在于脑表面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脑的较大的血管都存在于此间隙。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瘤破裂,其次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时发生,早期的表现可能较轻微但其后果却相当严重(因其多为较大血管破裂出血),其早期的症状可能只有突发的头痛或轻微意识障碍,症状不能缓解甚至持续加重,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如偏瘫、肢体麻木等相对少见,但其危害在于可能发生二次出血、出血造成的急性脑积水以及脑血管痉挛,这几种情况都较为凶险,然而及时就医治疗后的预后则相对较好。换句话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不该被忽视的一类脑卒中,及时治疗则可能恢复较好,错过时机则可能危及生命。
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根据具体情况多数可能都需进行外科处理,高血压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应尽早手术,因就医时即使出血已停止但逐渐出现的继发性脑水肿也可危及生命。而对于动脉瘤破裂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在稳定病情后应尽快进行脑血管造影确定出血原因和动脉瘤位置,如果患者情况较好则可早期手术,其时间窗为发生严重的脑血管痉挛之前,大概是病后48-96小时之内;若未进行早期处理则应在早期的脑血管痉挛经保守治疗得以有效控制之后进行手术,一般为2周后。对于多数缺血性卒中不需进行外科治疗,应尽早进行溶栓、降纤、抗凝等内科治疗,但对于梗塞面积较大造成继发性颅内压升高甚至脑疝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外科减压手术以挽救生命。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有明确适应症者可考虑早期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
近年来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介入治疗是在X线监视下进行血管内的治疗,具有创伤小且操作直接的优点,既非内科治疗也超越了传统外科治疗的范畴,目前国内多数大型医疗机构均能进行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对于大多数脑卒中都适合进行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一样,介入治疗的时机也是越早越好,但在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情况下介入操作的难度更大,因此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如果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仍需在内科保守治疗度过脑血管痉挛期后进行。
(责任编辑:孔飞)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