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乙肝

乙肝会恶变成肝硬化吗?

时间 : 2009-11-09 10:35:02 来源:搜狐网

[摘要]

慢性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正由于它可以导致被感染者发生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这就是说它严重危害人的健康。

  大家都知道,慢性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正由于它可以导致被感染者发生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这就是说它严重危害人的健康。但并非所有的慢性乙肝均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据国内与国外的统计报告,一般来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比例为10%~30%,依地区种族等因素不同略有不同。注意,这里指的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比例,并不包括携带者。我国有一项对e抗原阴性(包括乙肝小三阳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研究表明,对观察对象进行了平均9年(1~18.4年)的随访,进展为肝硬化的比率为23%,进展为原发性肝癌的比率为4.4%,这个发生率是比较高的,并且这项研究的对象是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而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非指携带者)的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还要高,这两者发生率均高于HBeAg阴性的病人。

  什么是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高度危险因素呢?它包括性别:男性高于女性;年龄:高龄高于低龄;饮酒史:嗜酒者明显高于不饮酒者;经常致癌物摄入:尤其是黄曲霉素的摄入;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丙肝、丁肝病毒;持续的肝脏炎症活动:ALT反复升高;持续病毒高水平:HBeAg阳性及HBVDNA高水平(DNA>105 )。另外,不良情绪、肝癌家族史也是肝癌发生的相关因素。但是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HBVDNA载量水平更为重要。

  我们了解了这些发病的高危因素就要努力避免,除了年龄、性别、遗传等自然因素我们不能控制外,其他因素我们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在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中,都强调了高病毒载量、持续的E抗原阳性及反复的肝功能改变、AVT升高。这些因素恰恰是我们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的。

  目前的抗病毒药无论是干扰素还是核苷类药物,都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改善肝脏炎症,改善肝脏纤维化病变,从而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但是必须坚持长期用药,因为目前的药物尚不能迅速杀灭病毒,只能有效地抑制病毒,所以抗病毒药物应该长期应用,用药时间越长,复发的机会越少。

  在核苷类药物应用中,常见到有些病人,在肝炎活动明显时能够按要求服药,但到症状改善、肝功能正常或DNA阴转后就自行停止用药,以为“病好了”,结果停药后病情反复,DNA和ALT又升高,增加了治疗难度。

  同时,长期抗病毒治疗也可能会出现病毒耐药、发生变异等情况,所以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切不可自以为是,盲目乱用。

  还有的乙肝患者认为,用了很长时间药,“加号”也没转阴,就以为没有用,“治也治不好”,而拒绝抗病毒治疗,这也是十分错误的。慢性乙肝的治疗,不能只盯在“加号”上,要看到抑制病毒后,肝脏的炎症不活动了,肝功正常了,肝脏的纤维化减轻了,阻止或延缓了疾病进展,从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而延长生命,这才是治疗最根本的目的。

  发生肝硬化和肝癌最关键的高危因素,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控制,那么其他如饮酒、劳累、不良情绪、致癌物摄入等因素,均可依靠培养自身良好的生活习惯来纠正。那我们就可以远离肝硬化和肝癌,使其发生率大大降低。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肝功有改变,仅目前正常、HBVDNA水平较高、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尽管你不饮酒吸烟,你也应该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避免发展为肝硬化。如果你一直肝功能正常,DNA为阴性,并且肝脾超声波检查也无明显改变,那么你不能算是一位慢性乙肝患者,而是一位慢性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非常小。但是,即使这样也不能大意,一定要6—12个月复查一次,以使病情有变化时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关键词: 乙肝 恶变 肝硬化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乙肝会恶变成肝硬...”相似的文章

更多>>

乙肝疾病

1.肝功能检查 包括胆红素,麝香草酚浊度 试验,AST,ALT,A/G,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电泳 等。 2.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乙肝2对半检查) 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