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有哪几类?

时间 : 2009-10-15 16:24:06 来源:网易博客

[摘要]

虽然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很多,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但总的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型,即红细胞本身因素和红细胞外因素。

  虽然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很多,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但总的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型,即红细胞本身因素和红细胞外因素。

  (1)红细胞本身因素:多是由于红细胞本身的遗传性内在缺陷所致;①红细胞膜的缺陷,致使膜的结构异常,红细胞变成球形,脆性增加,易于被破坏。②红细胞内酶的缺陷。当红细胞内存在的无氧糖酵解酶类和磷酸戊糖旁路及谷胱甘肽代谢的酶类出现缺陷时,在某些药物或食物影响下,使红细胞易于破坏,产生贫血。如有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的人,可由吃蚕豆引起溶血性贫血,临床称为蚕豆病。⑧血红蛋白异常。由于血红蛋白的合成或结构异常,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产生慢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

  (2)红细胞外因素:①免疫因素。是由于某种外来原因(如药物)刺激机体产生了抗红细胞的抗体,这种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使红细胞膜易于破坏引起贫血。病见于血型不合输血、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甲基多巴及磺胺药物等也是通过免疫机制引起溶血性贫血。②生物因素。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夹膜杆菌所致败血症。疟疾可引起红细胞破坏增多。某些蛇的蛇毒含有卵磷酯酶,咬伤后可使血液中的卵磷酯转变为溶血性卵磷酯,后者作用于红细胞外膜,使其脆性增加,因而引起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⑧化学因素。某些化学制品和药物对红细胞有直接破坏作用。如苯肼或大量的铅可直接破坏红细胞结构,引起溶血。④物理因素。大面积烧伤、电离辐射等可使红细胞形态和脆性都发生改变而易于破坏。⑤脾功能亢进,对血细胞阻留和吞噬机能增强,致使红细胞过多破坏,造成贫血。如肝硬变、脾功能亢进病人的贫血就是这种情况。

关键词: 溶血性贫血 分类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溶血性贫血有哪几...”相似的文章

更多>>

溶血性贫血疾病

1.血常规:红细胞计数下降,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血清间接胆红素 增多。 3.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4.骨髓象。 5.特殊试验: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高铁血...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