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眼眶击出性骨折

眼眶击出性骨折的发病机理

时间 : 2009-09-08 15:51:50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击出性骨折又称眶底爆折。早在1889年,Lang首次报道一例由于眶底骨折引起眼球陷没和复视的病例,以后King(1944)又有报道,Smith(1957)正式命名击出性骨折(blow-out fracture)。

  发生机理如下:

  (一)眶内压骤增学说眼前部受到钝器撞击,眶内组织向眶尖部挤压,眼内压急剧上升,压力传至眶壁,致眶壁薄弱处发生骨折,可使眶内软组织如眶周围脂肪、下直肌和下斜肌疝上颌窦内,并被嵌顿。

  Cramer等(1965)根据外伤的轻重,将眶底骨折的伤情分为以下5种:

  1.线型无骨折片移位。考试大网站整理

  2.天窗型移位的骨片常在内侧部保持连接,另一端突入上颌窦内,呈天窗状。

  3.嵌板型肌折成为多数碎片,致眶底下坠如吊床状。

  4.凿开型骨折片落入上颌窦内。

  5.眶底全部脱离。

  (二)眶壁屈曲学说1974年Fujino通过眼眶部力学模型实验提出此种学说,认为眶内压骤增不能立刻引起眶底骨折。作用于眶缘外力先使整个眶壁发生一过性变形屈曲,尔后造成骨折。影象诊断和眶内壁型骨折支持此种学说。作者认为,此学说实为眶内压骤增学说的延续,可以合二而一。

  病理改变:

  眼底从内向外是向下倾斜,故眶底最低处位于其前外部3mm的凹陷中。在眶各壁的前后径中此处最短,平均为47mm.眶底大部由上颌骨眶板和颧骨眶面组成,约占眶底内外各半。此外尚有一小部分为腭骨眶突。

  在上颌骨眶板与颧骨眶极之间为眶下沟,向后与眶下裂相联,向前构成眶下管,其外孔位于眶下缘下方约4mm处,有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通过,故眶底骨折常发生颊部麻木。眶下沟接近眶下裂内侧1~3mm处骨壁最薄,为发生骨折的常见之处。

  眼下直肌接近眶底,但至眶底前部则由眼下斜肌及眶内脂肪秘隔开,供给下直肌的神经由该肌中后1/3交界处进入其上部,故在多数眶底骨折病例中不易损伤下直肌神经,而只有下斜肌和下直肌受累。

  眶内侧壁的筛骨纸样板最薄,为0.2~0.4mm,故眶底骨折常伴有眶内侧壁骨折。

  来源:考试大-护士资格考试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眼眶击出性骨折的...”相似的文章

更多>>

眼眶击出性骨折疾病

1、检查眼球上转运动,若患侧眼球不能向上转动,即可确定诊断。 2、眶缘触诊,有无阶梯状变形和移位。 3、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有参考价值。 4、下直肌牵引试验 结膜囊内表面麻醉,用眼科有齿钳从巩膜挟住下直肌肌...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