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08-28 17:04:47 来源:新浪博客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上述时期本院产科共接收产妇5096例,发生产后出血227例,其中失血性休克22例占9.69%。产妇年龄22~38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3例;孕周28~42周;头位21例,臀位1例;阴道顺产17例,产钳分娩3例,剖宫产2例。本组既往血压正常、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者20例,既往有高血压、收缩压下降20~30mmHg、脉压差<20mmHg者2例,脉搏>100次/min者20例,意识异常、脉搏不能触知者2例,皮肤黏膜苍白、尿量<30mL/h者22例。
1.2 临床观察方法
产后均在臀部放置弯盘收集血液计算出血量,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尿量。所有产后出血的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护,并常规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
1.3 判断失血性休克得以纠正的指标
收缩压≥90mmHg;脉压差>30mmHg,脉搏<100次/min,尿量≥30mL/h;患者一般情况改善,意识清楚,反应良好,皮肤温暖红润,静脉充盈,脉搏有力,尿量正常而颜色清亮。
1.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
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对心血管系统的总的效应是使外周总阻力增高和心输出量增加。但是不同器官血管的反应却有很大的差别。皮肤、腹腔内脏和肾的血管,由于具有丰富的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而且α受体又占有优势,因而在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多时,这些部位的小动脉、小静脉、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红肌都发生收缩,其中由于微动脉的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最强,因此它们收缩最为强烈。结果是毛细血管前阻力明显升高,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毛细血管的平均血压明显降低,只有少量血液经直捷通路和少数真毛细血管流入微静脉、小静脉,组织因而发生严重的缺血性缺氧。脑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少,α受体密度也低,口径可无明显变化。冠状动脉虽然也有交感神经支配,也有α和β受体,但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却可通过心脏活动加强,代谢水平提高以致扩血管代谢产物特别是腺苷的增多而使冠状动脉扩张。
交感兴奋和血容量的减少还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血管紧张素Ⅱ有较强的缩血管作用,包括对冠状动脉的收缩作用。
产后失血性休克是产科的危急病症之一,及早作出判断,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及产妇的预后。因此,严密观察,积极采取应急措施是助产士的重要责任。产后失血性休克原因有其特殊性。本组资料结果提示产后失血性休克发病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等单一因素占31.82%,但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产后失血性休克占68.18%,特别是在遇到有产科合并症或并发症者更容易发生产后失血性休克。同时本组资料结果显示产后失血性休克与产后出血量有关,与胎次及婴儿体质量无明显关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