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08-25 10:59:36 来源:有问必答网
风团是一种发病急、消退快的局限性、暂时性、水肿性扁平隆起,骤然出现,迅速消退,退后不留痕迹;数目可多可少,大小不一,形态不定、颜色可呈淡红或苍白;发生于眼睑、口唇、外阴等组织疏松处时,局部肿胀明显,界限不清。是荨麻疹的主要表现。
风团是一种发病急、消退快的局限性、暂时性、水肿性扁平隆起,骤然出现,迅速消退,退后不留痕迹;数目可多可少,大小不一,形态不定、颜色可呈淡红或苍白;发生于眼睑、口唇、外阴等组织疏松处时,局部肿胀明显,界限不清。是荨麻疹的主要表现。风团是皮肤粘膜的一过性水肿,引起风团的原因很多。风团消退过程的一系列机制目前尚不清,因此给荨麻疹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带来困难。
按摩方法一按摩方法二生活调理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拇指和食、中二指对称地捏拿位于小儿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的百虫穴,左右各5次。
(2)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左右各操作50~100次。
(3)患者俯卧位,家长以单掌横擦膈俞穴处的肌肉,然后,以拇指及食、中二指捏挤该处,反复操作5~10次。
(4)按揉双侧曲池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风热型:发病急骤,皮疹色红,皮肤灼热、瘙痒剧烈,得热加重,遇冷减轻,伴咽喉红肿,口渴心烦,舌质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肺经300次,退六腑200次。
②按揉大椎穴1分钟。
(2)风寒型:疹色淡红或苍白,遇冷或受风后加剧,遇热则缓,以暴露部位为重,可伴恶风寒,头身痛,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推三关300次。
②按揉风池20次,揉合谷10次,拿肩井5次。
(3)风湿型:全身散在小风团,风团上有丘疱疹或大疱出现,瘙痒较剧,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腻。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200次,揉外劳宫30次。
②按揉风门、肺俞、脾俞穴各1分钟。
(4)脾胃不和型:风团或红或自,伴纳呆,恶心呕吐,腹痛腹账、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腻。常用手法加
①摩中脘5分钟。
②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每穴操作1分钟。
③补脾经300次,揉板门50次。
(5)血热内盛型:皮肤灼热刺痒,瘙抓皮肤后随即出现红紫条块,可融合成片,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大肠200次,退六腑100次,清脾经50次。
②按揉三阴交穴1分钟。
③推涌泉50次。
(6)气滞血瘀型:病程较长,疹色暗红或淡红,面色晦暗,口唇色紫,眼眶发黑,舌质紫暗。常见手法加①按揉膻中穴1~3分钟,并配合掌摩法。
②双掌从腋下向下推擦至腰髂部15~20次。
top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用大拇指点揉膻中穴1~5分钟。
(2)按揉曲池、风池、足三里、血海穴,每穴操作1分钟。
(3)患儿俯卧,家长用单掌横擦肾俞至大肠俞的部位,以局部透热为度。
按摩方法三
(1)患儿坐位;家长以掌按揉并推擦患儿颈项部,以透热为度。
(2)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以一手扶住患儿前额,用另一手的大拇指及中指点揉双侧风池穴,使穴位局部和头侧部有酸胀感为度。
(3)掐、揉血海、三阴交穴各2分钟、并使酸胀感向上下扩散为最佳。
(4)患儿仰卧,家长以掌心对准肚脐,顺时针摩动5分钟。
top
生活调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