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临床特点

时间 : 2009-08-03 10:49:41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共内性斜视(concomitant strabismus)是指双眼视轴分离,眼外肌其神经支配的无品质性病变,在各个方向,不论何眼为注视眼,其偏斜度均相等。

  共内性斜视(concomitant strabismus)是指双眼视轴分离,眼外肌其神经支配的无品质性病变,在各个方向,不论何眼为注视眼,其偏斜度均相等。非共同性斜视,依注视眼不同,其偏斜度不相等,如患眼注视时,偏斜度加大,眼外肌骨力不足或麻痹是非共同性性斜视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有眼外肌牵制(restriction)神经支配异常,例如眼球后退综合征,以及A-V征等。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primary concomitant esotropia)分为调节及非调节性两大类。调节性内斜及分屈光性及高AC/A两种。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在2~3岁时发病。开始时内斜为间歇性,可有暂时性复视。小儿可出现烦躁不安,易受激惹,并闭合一眼。2~3日后斜视眼开始有抑制,即不再闭眼。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可发生异常视网膜对应,这时患者不再产生感觉症状。当患儿正位时,为正常视网膜对应,间歇性内斜视时,为异常视网膜对应,所以异常视网膜对应及正常视网膜对应交替出现,最后间歇性内斜这视发展为恒定性内斜视,单眼注视,斜视眼发生弱视。屈光性调节内斜视,亦可合并其他眼肌异常,如垂直性偏斜及A-V征等。

  应该对患儿做全面检查,测量斜视度,睫状肌麻痹后作屈光检查。睫状肌麻痹,使用0.5%~1%阿托品眼膏或溶液,应告诉患儿家长使用阿托品溶液时压迫泪囊部位,以免全身吸收后发生中毒,最好使用眼膏,一日3次,共3日。

  睫状肌麻痹后作眼底检查,应该记住,患儿有白瞳症,可有继发性内斜视,例如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表现可为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屈光可从+2~+6D,大部分屈光不正度均较大,有一组研究证明平均远视为+4.75D。

  应测量看远及看近融合性散开幅度,正常融合性散开幅度看远时应大于3,看近时应于8。

  2.高AC/A调节性内斜视:应对患者作全面检查,用交替遮盖加三棱镜法测量看远及看近的斜视度,睫状肌麻痹屈出检查,确定AC/A比值,检查眼底,除外眼底病。

  此外,不应把高AC/A调节性内斜与Ⅴ征内斜时,不论是看远或看近,向下注视时,内斜度数都增加。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内科视,都是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因为给予正球镜,都可使斜视度减少。但是传统上,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是指:①婴幼儿内斜视(infantile esotropia)再加上一个调节成分;②失代偿性调节性内斜视(ecompensated accommodative esotropia),即调节性内斜再附加一个非代偿性万分 。

  婴幼儿内斜视,其调节成分,通常是在2~3岁时最为明显,是发生调节性内斜视的高峰。失代偿性调节性内斜视,是由于双侧内直肌肥厚或挛缩而引起。不论其原因如何,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通常是恒定性,经常伴有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及弱视。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原发性共同性内斜...”相似的文章

更多>>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疾病

1.双眼视功能的检查 (1)国内普遍使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的三级情况。 (2)立体视功能的定量测定,用同视机立体定量画片或颜氏随机点立体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2.屈光检查 阿托品麻痹睫状肌验光:了解有无弱视和斜...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