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07-29 13:50:49 来源:现代医药报
常使用的药物有两大类:一类是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丁林、泽马可等;一类是抑制胃酸药,如奥克、信法丁、惠加强、达喜等。若有便秘者尚需使用药物通便。若不能认真做好生活调理,仅靠药物,治疗效果也不会很满意。
食管裂孔疝症状多样:
● 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疼痛:由于食管裂孔位于横膈的中央,当部分胃疝入(顶入)此孔进到胸腔时,可引发胸、背、腹部不同部位的疼痛,其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灼热痛及刀割样痛等。同一患者在不同时间疼痛部位和性质均可有变化。因此,患者和经治医生均可发生困惑,或造成医生诊断的错位。
●嗳气、反酸、吐食、呕吐、烧心: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胃好似一个没有盖儿的醋瓶,胃内的胃酸、食物很容易反流到食管腔内而引发“食管炎”,患者常感到烧心。严重的食管炎,胸部正中痛感更著,进食时有发噎现象,饮热水、冰水、白酒时疼痛常会加剧。咽部发堵或时有异物感、恶心,均示有食管炎存在。少数患者可并发呕吐鲜红色血或解黑便。
●心慌、胸闷、气短、憋气:当胃疝入胸腔后,患者常感胸闷、气短、憋气,与心脏病的症状相似,有时出现心慌、心律不齐时就更怀疑为“冠心病”了。上述症状多出现在饱餐后坐在低矮椅上或平卧在床上时。
●失眠、多梦:夜间睡眠时,由于胃在食管裂孔处随呼吸时横膈的升降而移动,所以会影响睡眠质量。偶有因胃酸突然反流到口腔而惊醒。
●反复肺部感染或哮喘发作: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者易引发HH,而后者又可因胃食管反流物吸入到肺内诱发哮喘或肺部感染。因此,有慢性肺部疾病者要关注有无胃食管反流,并加强预防。 症状诱发因素 ①长期便秘;②进餐过快、过饱;③妊娠;④腰带过紧;⑤肥胖;⑥餐后弯腰工作;⑦猛抬过重物体;⑧餐后平卧;⑨支气管哮喘发作;⑩过量甜食、油食、辣食及粥食。
有下列情况时要考虑有此病之可能:
●HH症状出现有明显诱因者;
●常因心慌而在夜间难于入睡者;
●腹痛部位不固定者;
●长期便秘又有胃部不适者;
●经常反酸、烧心而胃镜检查诊为萎缩性胃炎者;
●胆石症切除胆囊后仍有上腹痛者;
●胃大部切除术后常有反酸、烧心者;
●有胃扭转或妊娠后期有反酸、烧心者;
●症状较多,涉及几个科室的患者;
●有肺部慢性疾病反复发作者;
●外伤(跌伤、冲撞伤)后有上腹痛者;
●长期从事汽车驾驶,常有胃胀、反酸、烧心者;
●多次疑为心脏病而又难确诊者。 食管裂孔疝的治疗主要是靠生活调理,而不是长期服药
生活调理9原则:
1、慢进餐 要细嚼慢咽,一可控制食量,二可减少粗糙的食物擦伤食管黏膜,完整的食管黏膜不易受胃酸刺激而感烧心。
2、不饱食 在短时间内吃进胃里的食物过多,胃体积增大,胃内压力增高,胃内容物就容易反流到食管腔内引起烧心,胃疝入食管裂孔之上便有胃胀或痛的感觉。进餐后2~3小时一旦感到饿,可再少吃一点食物。
3、选好食物品种 HH患者平日食物品种不受限制,但太甜、太油腻、太辣、太黏和难消化的食物要控制食入的量,能吃多少以食后是否出现症状为依据,要自我对照,量力而行。粥食易引起反酸,HH者喝粥也要有个度。
4、餐后注意坐姿 餐后特别是午餐后直坐高椅子或躺椅,不宜坐在低矮的沙发上,尽量使胸腹部舒展,保持食管在上面胃在下面,这样可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其原理就是没有盖儿的醋瓶斜着放,瓶里的醋就不易外溢。
5、睡觉不要平躺 夜间睡觉时要把上半身托起20~25度,臀部要用物顶住,以避免熟睡后身体下滑。手摇或电动床可随意调整抬高角度,会感到更舒适。
6、通便 保持大便通畅对HH患者来说是件十分重要的事,若2~3天或更长时间解便者,一定要进行通便治疗。
7、腰带不宜太紧 腰带过紧甚至为美而束腰,均会加大对胃的压力,容易引发胃食管反流。有些患者可用背带代替腰带。
8、餐后避免弯腰 这是减少胃食管反流很重要的措施,从事某些职业的HH患者,当不能避免弯腰时,就要控制食量。
9、抬物 HH患者不宜从事抬举重物的体力劳动,调整工种是恰当之举。HH患者尽量避免餐后抬重物。
药物治疗为辅
常使用的药物有两大类:一类是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丁林、泽马可等;一类是抑制胃酸药,如奥克、信法丁、惠加强、达喜等。若有便秘者尚需使用药物通便。若不能认真做好生活调理,仅靠药物,治疗效果也不会很满意。
专家提醒
1.有HH者首先要明确诊断,并做好相关疾病的鉴别;
2.HH确诊后,患者要掌握和了解一些HH相关的科普知识;
3.认真调理生活,是HH治疗的重中之重;
4.必要时可短期适量药物调治;
5.绝大多数HH患者不必重复做胃镜,也不必到处就医。只要认真地调理好饮食和生活,就能减少发作和减轻症状,这样既节约了资源,减少了药物、金钱和时间的支出,又能平静舒服地工作和生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