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07-24 18:03:34 来源:健康必读
脂溢性皮炎是机体内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皮脂过多地排出而堆积在皮肤上,使堆积处皮肤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常见于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的青年人。
发病:一般与性腺分泌紊乱有关
脂溢性皮炎一般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部位,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发生,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具有油腻性鳞屑性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对称分布,自觉瘙痒,易反复发作。
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性腺分泌紊乱有关,为雄激素分泌亢进所致。除此以外,有的人认为可能与免疫、遗传、神经和环境因素有关,与消化功能失常、食糖和脂肪过多、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细菌感染、维生素B族缺乏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表现:部位不同症状有别
由于部位和损害的轻重不同,脂溢性皮炎临床表现亦有区别:
1.头皮脂溢性皮炎:开始为大片灰白色糠秕状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片,以后逐渐扩展融合成边界清楚的大斑片,严重者全头皮均覆有油腻性臭味厚痂并有脱发。
2.面、耳、耳后及颈脂溢性皮炎:常由头皮蔓延而来,为黄红色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疹。
3.胡须脂溢性皮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毛囊口轻度红肿、发炎,伴小的淡褐色结痂,即“须疮”,顽固难治;另一种为播散性红色、油腻性鳞屑,脓疱形成较深,累及整个毛囊。
4.躯干脂溢性皮炎: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后渐成中央为细糠状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大油腻性鳞屑的环状斑片,多发于前胸及肩胛骨间。
5.皱褶部脂溢性皮炎:多见于肥胖中年人,皮损以播散性摩擦性红斑形式存在,红斑边界清楚,上有油腻性鳞屑。
6.四肢脂溢性皮炎:损害表现为湿疹性斑片。
7.婴儿脂溢性皮炎:表现为红斑、鳞屑,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
治疗:内服外用综合治理
在治疗方面,可内服维生素B族类制剂,如维生素B6、B2、B1等,也有医生主张服酮康唑和烟酰胺等。瘙痒剧烈时可用止痒镇静剂(如抗组胺药),炎症明显或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如红霉素)。外用疗法以去脂、杀菌、消炎、止痒为治疗原则,常用的药物有硫磺洗剂、雷锁辛、煤焦油、水杨酸、硫化硒、咪唑类等,可按不同部位、不同发病情况选用不同剂型。千万不可滥用激素药膏。
调理:别碰油腻辛辣食物
脂溢性皮炎患者,应该少吃糖类、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生活规律化,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是头皮脂溢性皮炎,要减少洗头次数,更重要的是选用正确的洗发剂,避免进一步刺激皮肤。每晚可用温水涂少量硫磺香皂或硼酸皂洗脸,清除面部油腻,清洁皮肤。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