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07-17 11:20:28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新疆出血热(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XHF)是由病毒引起、硬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头痛、出血、低血压休克等为特征。
除新疆外,1982年在云南地区发现数例本病抗体阳性的病人。1988年在青海半荒漠地区的绵羊血清中有阳性抗体存在,1991年在四川草原的绵羊血清中也查到本病的阳性抗体,说明本病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存在着较广泛的自然疫源地。俄国的克里米亚,顿河下游,伏尔加河盆地,以及非洲等地均有本病流行,亦称克里米亚出血热(Crimean hemorrhagic fever,CHF),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 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
传染源主要是疫区的绵羊和塔里木兔,此外,山羊、牛、马、骆驼、野兔、狐狸也可能为本病的传染源,急性期病人也是传染源。亚洲璃眼蜱(Hyatomma asiaticum,一种硬蜱)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蜱主要存在于胡杨树下的树枝落叶内,通过叮咬传播给人和动物,病毒可经蜱卵传代,故亚洲璃眼蜱也是本病毒的储存宿主。此外,接触带毒的羊血或急性期病人的血液通过皮肤伤口感染人,摄入病毒污染的食物也可感染本病。
人群普遍易感,但以青壮年为多,发病与放牧有关。疫区人群有隐性感染、发病后第6天出现中和抗体,两周达高峰,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季节为3~6月,4~5月为高峰,呈散发流行。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