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相关知识

时间 : 2009-07-15 17:50:39 来源:网络

[摘要]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寒冷、感染、早产等原因引起的,以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表现的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临床表现]

    新生儿出生1周左右出现皮肤发凉,拒乳,不哭闹,口唇紧闭,反应迟钝,渐渐皮肤发硬,不易捏起,水肿光亮,肤色由青转紫甚至发灰白色,测体温35℃以下,甚至可低于30℃。肛温可低于腋下温度。本病依病情轻重分为三度:轻度:硬肿范围《20%;体温》35℃,肛一脓温差为正值(即肛温,腋温),无或轻度器官功能改变;中度:硬肿范围20%—50%,体温>35℃,肛一腋温差正值或0,有明显器官功能改变;重度:硬肿范围》50%,体温《30℃,肛一腋温差负值,出现休克、DIC、肺出血、功能衰竭。

    [诊断]

    1.新生儿出现体温降低,典型皮肤改变即应考虑本病。

    1.实验室检查可有血pH值下降,  血小板减少,血糖低,肾功能损害时可有血肌酐升高,肺出血x线可见肺部出血影,DIC时可有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保暖为首要治疗方法。有条件时应置暖箱或暖床上,温度要高于小儿体温1℃,并逐渐升高,约半小时左右升高l℃,直至升至35—36℃。无上述条件可用暖棉被包裹外加热水袋,水温由40℃渐至60℃维持。静脉补液,供氧亦应加热。此外可用红外线照射、温水浴等方法。

    (2)药物治疗①补充能量:可用5%—10%葡萄糖液70ml/kg/日输入,加入三磷酶腺苷(ATP)、辅酶A(CoA)等。

    ②补充维生素:以维生素c、B为主。

    ③抗生素治疗:针对感染菌群选用。广谱抗生素慎用。

    ④激素治疗:以氢化可的松4—8mg/kg/次静点或地塞米松0.25mg/kg/次人壶。

    ⑤抗凝治疗:肝素lOmg/kg,/次静脉滴人,同时观察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⑥扩血管治疗:多巴胺0.1-O,2mg/kg/次静脉滴人。

    ⑦其他:出现休克、肺出血、心、肾功能衰竭按相关症处理。

    2.中医药治疗

    (1)气血凝滞:皮肤发凉,肤色紫红,发硬,水肿光亮,不易捏起,拒乳,口唇紧闭,反应迟钝,舌淡或青紫,指纹紫滞。

    治疗: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方药:黄芪15克、桂枝12克、当归6克、川芎6克、细辛1克、生姜3片、大枣2枚、炒本香3克、吴萸肉3克、炙甘草3克。

    (1)阳虚寒凝:皮肤硬肿青紫,皮肤冰凉,面色灰白,手足挛屈,不哭不动,舌紫而缩,指纹不见。

    治疗:温阳救逆,散寒活血。

    药物:炮附于(先煎)3克、干姜6克、肉桂3克、当归6克、杜仲6克、白花蛇舌草2克、鸡血蘑5克、细辛1克、吴萸肉3克、炙甘草3克。

    [预防与调养]

    1.做好孕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避免早产

    2.产房温度应适宜,寒冷环境下新生儿生产应保障供暖,出生后即应用柔软温暖棉被包裹。

    3.对新生儿感染应及时处理,对高危儿进行体温监护。

关键词: 新生儿硬肿症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新生儿硬肿症相关...”相似的文章

更多>>

新生儿硬肿症疾病

(1)血常规: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 (2)DIC筛选试验: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6项检查...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