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06-15 09:19:08 来源:健康报
创伤性鼻中隔穿孔多由外伤或鼻中隔矫正手术后遗症引起的,其临床表现与大小部位有关,多有少量鼻出血或涕中带血等症状。
(1)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流感、出血热、传染性肝炎等。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及血管硬化,多见于中老年人。
(3)血液病:凝血机制异常,如血友病、大量应用抗凝药物、异常蛋白血症等;血小板异常,血小板量、质发生变化,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4)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血液中缺乏维生素C、K、P及钙。
(5)肝肾等慢性疾病及风湿热等。如肝硬变、风湿热引起的鼻出血多见于儿童。
(6)中毒:磷、汞、砷、苯等中毒,可破坏造血系统的功能,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减少血内凝血酶原。
(7)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常有家族性易出血史。
(8)内分泌失调:代偿性月经、先兆性鼻出血常发生于青春发育期,绝经期或妊娠的最后三个月。
(9)其他:如飞行、登山、潜水时,气压发生变化。
怎样矫正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矫正。
若同时有鼻息肉或鼻甲肿大,应先行鼻息肉和鼻甲手术。若通气改善,鼻部症状消失,则不需处理。矫正术适用于:(1)鼻中隔偏曲引起长期持续性鼻塞者。(2)影响鼻窦引流,引起慢性鼻窦炎者。(3)引起反复的鼻出血,或分泌性中耳炎。(4)压迫下鼻甲引起反射性头痛,经保守治疗无效者。(5)花粉症、常年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患者有严重的鼻中隔偏曲,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者。但有以下情况不宜施行手术:(1) 鼻内急性感染者。(2)未经治疗的鼻窦炎。(3)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的高血压等。(4)心功能不全、血液病等。(5)女性患者经期中。(6)18岁以下者。
手术方法:①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②摇门式手术;③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或成形术。
手术后的抗感染治疗和及时换药等术后护理亦应重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