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06-12 15:10:09 来源:39健康网
意识障碍:程度和变化是判断伤情的重要方面;头皮损伤,耳鼻出血及渗液;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变化;颅内压增高;延髓功能受损;休克;瞳孔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应改变;运动和反射改变。
意识障碍:程度和变化是判断伤情的重要方面;头皮损伤,耳鼻出血及渗液;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变化;颅内压增高;延髓功能受损;休克;瞳孔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应改变;运动和反射改变。
检查
(1)颅骨X线平片:只要病情允许应作常规检查,照正、侧位片或特殊位。
(2)腰椎穿刺:以了解脑脊液压力和成分改变。
(3)超声波检查:对幕上血肿可借中线波移位,确定血肿定侧,但无移位者,不能排除血肿。
(4)脑血管造影:对颅内血肿诊断准确率较高。
(5)CT和磁共振检查,对颅脑损伤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1.轻型:以卧床休息和一般治疗为主,一般需卧床1~2周,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改变,普通饮食。多数病人经数周后即可正常工作。
2.中型:绝对卧床休息,在48小时内应定期测量生命体征,并注意意识和瞳孔改变。清醒病人可进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饮食。意识未完全清醒者由静脉输液,颅内压增高者给予脱水治疗,合并脑脊液漏时应用抗菌素(头孢霉素类,氧氟沙星,甲哨唑)。
3.重型: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严密观察病情,随时检查呼吸、脉搏、血压以及意识,瞳孔变化,注意有无新症状和体征出现。
(3)防治脑水肿,降颅内压治疗:
①卧位:除休克者外均为头高位。
②限制入量,纠正水盐代谢失调,并给予足够的抗菌素(头孢霉素类,氧氟沙星,甲哨唑)。
③脱水治疗:对消除脑水肿(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有效。
④持续脑室外引流或对进行颅内压监护的病例间断地放出一定量的脑脊液,或待病情稳定后,腰穿放出适量脑脊液等。
⑤冬眠低温疗法:降低脑的新陈代谢,减少脑组织耗氧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对降低颅内压亦起一定作用。
⑥巴比妥治疗:可降低脑的代谢,减少氧耗及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降低颅内压。
⑦激素治疗:有助于消除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