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自慰 可减少男人腺疾病发生?

时间 : 2009-03-28 11:49:03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小编提醒:点击了解更多前列腺保健知识   【男性自慰可减低无菌前列腺炎发病率】   1999年3月,国际泌尿科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第6卷,第3期,130-134 页,发表研究文章,"射精在治疗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担任的角色"(Role of ejac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   得出结论:对于有慢性无菌前列腺炎的年轻单身男性,应该让他们知道疾病的详细内容,如果他们还没有开始做,应该鼓励他们经常射精。例如:如果没有性伴侣,可以自慰。我们相信普通的性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减低慢性无菌前列腺炎的发病率。   小编推荐: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治愈方法。由此,每个前列腺炎患者及亲属都会问:“慢性前列腺炎为什么难治?”……[详情请看>>>>治疗腺炎的“卤鸡蛋法则”]   网上流传所谓自慰过度会导致前列腺过度充血,而导致无菌前列腺炎。这些无稽之谈都是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医学院教育的人写的。他们懂了点人体生理常识的皮毛,就以为他们都是专家了。在西方国家,根本就没有这种谬论。男性在射精以后,是不可能很快再次勃起的。如果连勃起都不可能,又怎么可能再自慰,前列腺又怎么可能多次充血呢?而且前列腺的结构和阴茎的结构不同,里面并没有可以阻止血液循环的结构,所以血液是不可能在前列腺里面滞留的。西方科学家和医生认为,血液循环可以给前列腺带来营养和氧气,同时将积压在前列腺内的毒素及致癌物质带走。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男性自慰可以防前列腺癌】   英国《国际泌尿学期刊》报道,(British Journal of Urology International vol 92, p 211.)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癌症中心专家研究发现,前列腺癌每年会造成50万名男性死亡。最简单的预防措施就是自慰。男性在20岁至50岁之间射精的次数越多,患上前列腺癌的几率就越低。这个研究持续了4年,目前仍在研究中,对1079名前列腺癌患者和1259名健康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证明,男性在20多岁时每天自慰或性交一次,患上前列腺癌的几率会降低1/3。(学术正在研究,请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进行手淫与性交,否则将导致更严重的男科疾病)   小编推荐:药物治疗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重要手段,它方便、有效,是医生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合理用药是必须始终牢记的原则,它包括选用对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详情请看>>>>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的原则]   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贾尔斯指出:"男性到了50多岁当然不可能经常这样做。不过,在年纪变大,性生活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适度自慰一次是值得提倡的。"他同时还分析说,长期积蓄体内的精液可能对前列腺管道内的细胞有致癌作用。如果不经常定期排出,精液就可能成为他们的健康杀手。因为精液是一种含有多种化学物质的烈性液体,浓缩600倍才会致癌,所以只有那些长期不过性生活的人,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才会大大增加。   2004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与墨尔本维多利亚癌症协会在2003年7月公布的一项自慰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澳大利亚的流行病学家格雷厄姆・圣依莱斯主持,在针对1,079名前列腺癌患者和1,259名健康男士进行调查后,研究人员发现,在20多岁时每周射精5次以上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降低了三分之一;一星期自慰大于或等于5次的男性在70岁之前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比不这样做的男士们要少34%。 治早泄 哪种方法适合你? 警惕!4信号提示包皮龟头炎 包皮包茎为何需要“整容” 嗜酒无度 小心腺炎“纠缠” 预防前列腺癌你须知十件事 葱蒜可防前列腺增生 莫给自己扣上“阳痿”帽 精液气味提示“腺”功能 男人阳痿 莫忘“冷处理” 尿道炎盲目自我用药危害大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男科频道 (实习编辑:郑德仲)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自慰 可减少男人腺...”相似的文章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