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偏瘫

小儿交替性偏瘫诊断及鉴别

时间 : 2009-03-28 10:26:23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临床表现】本病的起病年龄在0~54个月间,平均7。9~13个月。诊断年龄平均3。4~3。6岁。男女发病相等。   诊断标准根据Aicardi(1987)提出的意见简化如下:   ①两侧交替性偏瘫,反复发作;   ②可伴其他运动异常的发作,发生于偏瘫同时或在间期,如肌张力不全、舞蹈手足徐动、共济失调、眼震等;   ③进行性脑病,包括发育迟缓,认知障碍;   ④植物神经紊乱,见于偏瘫期,或独立出现;   ⑤可伴痉挛性双瘫、四肢瘫,或肌张力低下;   ⑥年龄标准,Aicardi提出起病在18个月以下。现认为可在幼儿期起病,54个月以前。   前驱症状或诱发因素见于约80%的病例。主要是情绪紧张、兴奋、疲乏、睡眠不足、外伤、气候改变、突然声光刺激等。   自然病程多为慢性进行性加重,有的到20岁以后自动缓解(Nezu等,1997)。显性遗传性AHC可能病情较轻,40岁以后偏瘫发作可能停止(Mikati等,1992)。   根据Mikati等(2000)对44例AHC的临床观察,各种临床症状的频率如下:偏瘫发作100%,眼运动异常(眼震、斜视等)100%,肌张力不全95%,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轻度为主)91%,植物神经症状(苍白、肢端发凉、潮红、瞳孔大、多汗等)78%,共济失调68%,构音障碍65%,舞蹈手足徐动50%,癫痫发作19%。Sakuragawa(1992)分析了23例AHC,除偏瘫外,发育迟缓、智力落后87%,共济失调22%,舞蹈手足徐动48%,癫痫发作59%,肌张力低下57%。   上述各种症状并非同时出现。一般认为,阵发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阵发性肌张力不全可能为首发症状,数月后才出现偏瘫发作。交替性偏瘫发作的频率各例差别很大,每月2~20次不等;发作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左右交替,也可能两侧重叠。以偏瘫为主的病程大约持续1~5年,此期间病情进行性加重或波动,并出现精神运动发育倒退及固定的神经功能缺陷(痉挛性偏瘫、四肢瘫、肌张力低下性瘫痪等),有的出现舞蹈手足徐动肌张力不全、小脑性共济失调等。伴癫痫发作时,发作形式多为阵挛性,频发或偶发,偶见癫痫持续状态。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年龄、临床表现、病程进展和家族史,AHC的诊断不难。但各例的临床特点差别很大,轻重不等,常有不典型病例,特别是早期以锥体外系或小脑症状为主时,易有误诊。①与烟雾病的鉴别可根据临床、神经影像检查和脑血管造影。②与癫痫鉴别可根据脑电图检查和抗癫痫药物的效果。③与偏瘫型偏头痛鉴别可根据家族史、进行性发育和认知障碍。④与线粒体病的鉴别可根据血和脑脊液的乳酸水平、肌活检及影像学。⑤早期的锥外系征应与特发性肌张力不全鉴别。⑥AHC常见小脑症状、可见阵发性或持续性共济失调,病理可见小脑蚓部萎缩,故应与各型小脑疾病鉴别。 (实习编辑:黄秀杰)
关键词: 偏瘫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小儿交替性偏瘫诊...”相似的文章

更多>>

偏瘫疾病

头面部 病人有面瘫时,可见偏瘫侧鼻唇沟变浅,眼裂增宽,口角下垂。呼气时,偏瘫侧面颊鼓起;吸气时,瘫痪侧面颊下陷,此称为“船帆征”。患者常有头及眼向一侧偏斜。在中脑以上病变,则是注视病灶侧,头也略偏向病灶...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