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体外循环后凝血障碍防治的展望

时间 : 2009-03-28 09:39:50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1)CPB用肝素抗凝的主要问题是不能防止血小板的激活,使CPB后血小板功能降低。未来最好能找到一种理想的抗凝剂,既能有效抑制血小板和血浆凝血活动,不仅监测简便(如ACT),要无需用鱼精蛋白或其他药物拮抗而在15min内丧失作用。目前可以代替肝素作为全身抗凝的药物有重组的水蛭素,水蛭素同类物及蛇毒蛋白酶等。   2)术前采用血小板去除术,将肝素与血小板抑制剂(前列腺环素、前列腺素E1)合用,或用潘生丁保护血小板功能。   3)应用表面涂有肝素的灌注管道和部件,可降低全身肝素化水平,减少心脏手术后失血和输血量。但其安全性尚未得到肯定。   4)寻找鱼精蛋白代用品,如溴化己二甲胺、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肝素酶,用于鱼精蛋白过敏病人。   5)寻找有效的局部止血药如纤维蛋白原胶,纤维蛋白密封剂,ATP及抑肽酶等。纤维蛋白原胶由浓缩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因子Ⅻ1和钙混合配制而成,此胶置于伤口后迅速形成黏附的纤维蛋白栓。纤维蛋白密封剂不依赖循环中是否有足够血小板或凝血因子,但有过敏危险。抑肽酶局部应用能抑制局部抗凝因子蛋白C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两大蛋白系统,且无全身应用的过敏反应和肾损害等副作用。 (实习编辑:吴小亚)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体外循环后凝血障...”相似的文章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