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卵巢癌

口服避孕药与卵巢癌预防

时间 : 2009-03-28 07:27:15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以英国牛津大学Beral为首的卵巢癌流行病学研究协作组的一项最新分析,证实了口服避孕药对卵巢癌的长期预防作用。   口服避孕药上市50年以来,全球使用者已逾1亿。这50年之中,批评之声有之,褒奖之言亦不少,其中之一便是口服避孕药对卵巢癌的预防作用。然而,口服避孕药的这种保护作用能否长期存在,在停药之后又能持续多久,还不甚明了。   为此,卵巢癌流行病学研究协作组对21个国家45项流行病学研究的23257例卵巢癌患者(病例组)和87303名非卵巢癌妇女(对照组)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308人(31%)和32717人(37%)曾服用过口服避孕药,平均服药时间分别为4.4年和5.0年。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的时间越长,卵巢癌发病危险降低得越多(P<0.0001)。即使在停药后,口服避孕药预防卵巢癌的作用也可持续30多年,但逐渐减弱。停药短于10年者,先前每服用5年口服避孕药,卵巢癌危险降低29%;相应的危险降低程度在停药10~19年者和20~29年者分别为19%和15%。   虽然近年来口服避孕药所含雌激素量大大减少,例如,20世纪60年代高达80年代的2倍多,但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口服避孕药服用者的卵巢癌危险都相似。另外,口服避孕药预防卵巢癌的作用几乎适用于全部组织学类型的卵巢癌,仅卵巢黏液瘤的发病率似乎不受口服避孕药的影响。   据估计,在高收入国家,服用10年口服避孕药,可使75岁以下妇女的卵巢癌发病率从1.2%降至0.8%,死亡率从0.7%降至0.5例%;服用口服避孕药每5000人-年(即5000人服用1年或2500人服用2年),可预防2例卵巢癌和1例卵巢癌死亡。   研究者估计,口服避孕药上市50年以来,已经预防了20万例卵巢癌和10万例卵巢癌死亡,而随着口服避孕药使用的增加,未来数十年,口服避孕药还可每年预防3万例卵巢癌。   全球约有1亿多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欧美妇女的避孕药服用率大大高于我国妇女   点评:   口服避孕药与卵巢癌之间的相关性已经十分明了,鲜有药物能在短期暴露之后产生如此有效而持久的保护作用,故该结果值得向大众推广。   加拿大McGill大学Franco等:妇女和健康保健者又一次面临抉择,需要权衡口服避孕药风险和获益,因为口服避孕药虽可降低卵巢癌危险,但也可增加乳腺癌宫颈癌危险。   相关链接 全球口服避孕药应用现状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1998年,全球约有7850万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目前全球服用者已逾1亿。   口服避孕药服用率因国家、地域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以西欧最为普及,约一半的已婚女性都服用口服避孕药,而中国、印度和日本女性的口服避孕药服用率最低。美国1995年全国家庭增长调查显示,17.3%的15~44岁美国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82.5%的美国妇女在其一生中服用过口服避孕药。我国著名计划生育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乌毓明教授在2000年时就曾指出,我国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的比例较低,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1999年的统计,仅2.2%的育龄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   小编推荐:韩国医学专家发现,男性精液中含有的Cizar成分能够有效杀死卵巢癌细胞。这个有趣的发现似乎再次印证了大自然对人体的奇妙安排,并且为开发研制治疗卵巢癌药物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详情请看>>>>精液杀死卵巢癌细胞 信否] 防癌 多吃这些蔬菜 生活中的防癌水果 预防癌症新十六条 警惕!吃的太油易得癌 注意:熬夜容易惹上癌症 远离乳腺癌 不可不知5点 食品中致癌物质有哪些? 水果颜色决定抗癌效果 抗击癌症中国几乎全面溃败 防癌健康饮食四法则     想了解更多肿瘤的相关知识 ,请点击>>>>  癌症频道 (实习编辑:陈俊琦)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口服避孕药与卵巢...”相似的文章

更多>>

卵巢癌疾病

(一)B超:可明确肿瘤的大小,形态,囊实性,部位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鉴别巨大卵巢囊肿及腹水。 (二)X线检查卵巢成熟畸胎瘤的腹部平片 可见牙齿或骨骼影象,肠道造影可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肠道的关系。 (...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