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表现

时间 : 2009-03-28 05:27:56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本病常发生于老年,男性多于女性。初起症状较轻,可持续数年。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出血和发热,酷似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0%患者有血清粘度增高,从而影响了血液循环和毛细血管的灌注,轻者有头痛、头昏、眩晕、雷诺氏现象,重者脑内血管栓塞引起嗜睡、痴呆,甚至昏迷瘫痪。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蛋白电泳中出现单克隆系巨球蛋白和骨髓象中典型的异常淋巴样细胞。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有烷化剂。青霉胺等,必要时作血浆分离术。   中医虽无本病的记载,但据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似与寒冷侵袭、正气内伤有关。固体虚受寒,气血被遏,阳气不能温运四肢,而发雷诺氏现象;血液凝滞脉络,脑失濡养,轻则头痛、眩晕,重则嗜睡、昏迷、瘫痪;气滞血瘀,雍遏络道,成为症积。治宜用温经散寒,益气活血之法。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临床免疫学特征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突出的特点是患者血清在存在异常增多的单克隆蛋白(monoclonalprotein,MP,M蛋白),其理化性质十分均一,是研究Ig结构、制备各亚类特异性杭血清的天然原料;但是多无免疫活性,所以又称副蛋白(paraprotein)。M蛋白可以是IgG、IgM、IgA、IgE或IgD,也可以是κ或λ轻链中的任何一型。若κ或λ轻链的合成超过重链时,则轻链游离于血清中,分子量为45kD,容易从尿中排出,这种现象早在1847年就由Bence-Jones测知,故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为本周蛋白。   血清中的M蛋白多来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增生。与其他肿瘤细胞的发生相似,关于浆细胞异常增殖的真正原因尚未明了,可能与病毒感染或基因突变有关,通过这些因素触发浆细胞增殖。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可分为良性和恶性;除原发者外,也可继发于一些良性或恶性疾病。 (实习编辑:王俏茹)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意义未明的单克隆...”相似的文章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