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肝病大国,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1.2亿人是
乙肝病毒携带者。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
●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1月1日起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了计划免疫。
●我国于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
●2005年6月1日起,对全国所有新生儿全部实行免费乙肝疫苗接种。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1%以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州各大医院定期开展了乙肝防治的讲座,3月14日我们有幸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听妇产科专家肖小敏教授为大家详细讲解“乙肝病毒携带妇女妊娠”十个最令人关注的问题。
专家介绍:肖小敏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4年大学毕业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1987年及1993年在暨南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分别攻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并于1990年及1997年分别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侧重于围产医学方面高危妊娠和母婴感染与免疫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工作,在产前诊断、高危孕产妇(胎儿宫内
发育迟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产前产后出血等)的监护与管理、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炎
心脏病等)等产科危急重症救治等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一、乙肝病毒携带者怀孕有哪些风险?
1 妊娠加重肝脏负担
怀孕时,胎儿的代谢产物要通过母亲的肝脏代谢,加上自身代谢产物的排泄,增加了肝脏负担。可导致转氨酶升高。
2 妊娠期孕妇并发症增高
人体内部分凝血因子是在肝内合成的,
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导致分娩时,产后出血,风险增加。
个别孕妇还会出现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或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二、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方式
1 宫内传播
胎盘是母亲与孩子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对于一些有害物质,胎盘会起到屏障作用。但对于病毒感染,胎盘的屏障作用较弱。因此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给孩子。
2 产时传播
分娩时,母亲的血液或羊水等接触到新生儿,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孩子。分娩时,子宫的强有力收缩,可能将母亲的血液通过胎盘挤压到孩子体内,导致孩子感染乙肝病毒。分娩时间较长的产妇,孩子产时感染乙肝病毒的机率大。产时传播是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