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肝炎

喝醉一次等于得一次肝炎

时间 : 2009-03-28 21:48:45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爱肝第一步 远离肝损害   因素1  病毒伤肝最严重   有专家说,得一次甲肝等于得一次感冒,这说明多数急性肝炎并不可怕。   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损害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病因。肝炎病毒只在肝内繁殖、生长,也叫嗜肝病毒。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是消化道传染,因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导致病毒进入体内肝细胞里繁殖。这两类病毒很快会被免疫系统清除。甲肝可以终身免疫而且有疫苗,但是戊型肝炎可以重复发生。   乙肝和丙肝病毒属于血源性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这两种病毒在肝细胞内的繁殖很“克制”,表现为一个慢性过程,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的时候经常会认不清靶子,消灭病毒的同时也会损害肝细胞。胎儿如果从出生那一天起就有病毒感染,免疫系统会识别不清,清除病毒比较难,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嗜肝病毒是可以传染的,所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与保护易感人群是三个重要环节,在最后一个环节,使用疫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甲型和乙型肝炎目前已经有可以使用的疫苗。   因素2  喝醉一次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   酒精导致的肝损害已经说了多次。再有一条,50克酒精就可以导致肝衰,而一旦肝衰,半数病人会死亡。   对于有肝病的人,饮酒更是雪上加霜。   因素3  生活习惯影响肝功   生活富裕、食品丰富的后果是很多人不注意节食和运动,肥胖成了常态,肝脏也是如此。某单位体检半数以上的人有脂肪肝并不是危言耸听。肝细胞里脂肪堆积,细胞功能严重受损,时间一长肝硬化也就找上门了。   因素4  药物影响肝脏健康   药物多数要在肝脏代谢,药物本身和代谢产物都可能伤害肝脏,尤其是抗精神病药、抗结核药等要长期吃的药物。而灰黄霉素这种抗真菌药物短期服用就可能伤肝。保肝药是否有效则很模糊。   因素5  自身免疫也会误伤   身体的机体免疫系统有时会出现故障,自己人打自己人,自身免疫性肝病目前病因不明,一旦病了,就得使用激素治疗――又是一个伤肝的因素。   因素6  环境因素不容忽视   细菌以及毒素、装修材料、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硝酸银等都可能导致肝的损伤。   ■爱肝第二步 保持心情愉快   好心情胜过十服良药。中医认为肝脏有疏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胆汁分泌与疏泄,协助脾胃消化的功能。肝脏内分布着丰富的交感神经,气恼忧愁会直接导致肝细胞缺血,影响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爱肝第三步 多观察 勤检查   肝脏的有关检查有肝脏功能、乙肝系列、丙肝抗体、肝脏的B超、甲胎蛋白等项目,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可做CT、核磁等检查。   ■爱肝第四步 科学求医   1.及时  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因为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慢性肝炎,很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出现肝硬化或者肝癌。   2.不要自行诊治  得了病不要随便自行购药,一定要先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比较安全。另外,肝病患者患其他疾病用药时一定要告诉医生肝脏状况。   3.治疗要多听多问  不同时期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如病毒性肝炎需要内科的抗病毒治疗,到肝硬化有门静脉高压就要选择手术治疗,而到了肝癌阶段,手术、射频、冷冻、微波、超声下介入封堵血管等方式均应按其适应症选择,不要因为惧怕而让自己失去治疗机会。   ■爱肝第五步 重视调养   三分治,七分养,良好的心情、适当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对于康复很有好处。要注意营养适量和均衡,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 乙肝抗病毒讲究战术! “5色”预警肝脏病变 丙肝治疗细节很讲究 健康生活远离脂肪肝 恬淡生活 养肝保肝! 乙肝用药 讲究精简! 牛奶可以预防肝癌吗? 18招阻止肝脏发福! 哪些天然食物能保肝? 乙肝治疗在不断进步     想了解更多肝病的相关知识,请点击>>>> 肝病频道   (实习编辑:李杏)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喝醉一次等于得一...”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肝炎疾病

一、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