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胰腺癌

K-ras基因与胰腺癌

时间 : 2009-03-28 21:33:19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K-ras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位于染色体12p12.1上,编码的p21蛋白具有重要的信息转导作用。突变后的ras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会丧失灭活的功能,从而刺激细胞自发性生长和分化,导致肿瘤发生。K-ras突变见于80%~95%的胰腺癌中。大多数报道认为,K-ras突变与胰腺癌预后、分期无关。   1. 胰液的应用   最初认为K-ras突变是与胰腺癌有关的特异性变化,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癌存在的敏感标记物。最近研究发现,胰腺良性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中也存在较高的K-ras突变率,因此,不能仅依据K-ras突变来诊断胰腺癌。Tateishi等于注射胰泌素后在内窥镜胆道造影(ERCP)下收集胰液检测,结果K-ras突变率在单纯性胰腺囊肿为43%(6/14),胰腺癌中为50%(10/20),导管内乳头状瘤为60%(9/15),在慢性胰腺炎为17%(1/6)。由于这种方法特异性较强,对于胰腺癌的筛选诊断有一定的实用性。   2. 粪便的应用   Caldas等用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出胰腺癌患者粪便中K-ras突变率为55%(6/11)。与直接收集胰液相比,粪便中检出率较低。并且25%大肠癌和30%大肠腺瘤粪便中也可检出K-ras变异,所以这种方法的特异性不高。但由于简单易行,可用于胰腺癌的普查。   3. 外周血浆的应用   此方法与上述方法相比,具有简单、无损伤、准确性高和可反复检测等优点。Hugh等采用RFLP-PCR法检测到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浆K-ras突变率为81%(17/21),5例健康人和3例慢性胰腺炎者均为阴性。4例疑诊患者在确诊为胰腺癌之前,其血浆均检出K-ras突变,而活检标本组织学检测和组织DNA检查均为阴性,直到确诊时才出现阳性。由此可见,血浆K-ras突变检测的敏感性高于常规肿瘤诊断方法,将来可望成为诊断胰腺癌的快速准确的方法。另一项研究发现,胰腺癌患者血浆K-ras突变率为57%(12/21),且K-ras基因突变阳性者的肿瘤比阴性者大,切除可能性小。手术及放化疗后血浆K-ras基因突变监测发现,持续阳性者复发早,提示这类患者预后差。可见这种方法还可用于评估肿瘤的大小、切除的可能性以及预后。另外,虽不能说血中微量癌细胞经血行后全部形成转移灶,但这种检查在辅助疗法选择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 分子病理分期方面的应用   胰腺癌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主要由常规病理决定。常规病理切片存在取样误差,且微转移或浸润灶不易识别。Demeure等用PCR-RFLP法检测了22例胰腺癌的区域淋巴结,常规病理分期均为Ⅰ期(T1~2N0M0)。结果有至少一个淋巴结检测到K-ras突变的病例占73%(16例)。因此,可以通过检测K-ras突变来证实常规病理难以发现的淋巴结微转移,而淋巴结微转移是胰腺癌预后差的一个原因,并且辅助性放化疗可提高这类患者的生存率。另外,这种分子病理学方法也可用于检测腹腔冲洗液、肝脏活检组织、肿瘤切缘的情况以及鉴别来源不明的转移癌。Inoue等检测了17例胰腺癌患者的腹腔冲洗液以及随机肝穿刺标本,结果13例发现隐匿性肝转移,2例腹腔冲洗液阳性,而常规病理与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可见分子病理学有助于胰腺癌准确分期,对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小编推荐:预防胰腺癌必须从生活、饮食习惯着手。点点滴滴小事上留心。 [详情请看>>>>从生活中点滴预防胰腺癌] 防癌 多吃这些蔬菜 生活中的防癌水果 预防癌症新十六条 警惕!吃的太油易得癌 注意:熬夜容易惹上癌症 远离乳腺癌 不可不知5点 食品中致癌物质有哪些? 水果颜色决定抗癌效果 抗击癌症中国几乎全面溃败 防癌健康饮食四法则     想了解更多肿瘤的相关知识,请点击>>>>  癌症频道 (实习编辑:陈俊琦)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K-ras基因与胰腺...”相似的文章

更多>>

胰腺癌疾病

(一)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有时可超过342μmol/L,其中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血碱性磷酸酶值升高亦很显著。尿胆红素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血淀粉酶测定,在少数早期胰腺癌,因胰管梗阻可有一过性升高;后...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