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
鳞状上皮细胞及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
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妇女所患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位,其好发年龄为40~59岁。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差异,高发区(>30/10万)如美国的ELpaso拉丁人,哥伦比亚的卡利、巴西的Racife等;中发区(15~30/10万)有美国的ALameda、巴西的Saoqanlo、罗马尼亚的Timis、波多黎各等;低发区(15/10万)如日本的Miyagi、芬兰、加拿大、以色利等。在我国宫颈癌的高发区从内蒙古、山西、陕西经湖北、湖南到江西,形成一个高发地带,山区患病率是平原的3倍。由于我国重视妇女保健,大力开展普查普治,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下降的趋势。随着医疗的提高,亦相应提高了早期宫颈癌的根治率。
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早2000年以前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中已有“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瘰聚”的记载。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所曰:“妇人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度,往来无常,少腹弦急或苦绞痛……令人
气急乏力,腰背痛连胁……”等有关描述,与现代临床上所见宫颈癌的晚期症状颇为相似。在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药物内服外,尚有药物外治,民间单验方、针灸及食疗等方法,充分发挥了传统医学其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在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命质量所具有的优势。
宫颈癌在传统医学称谓不一,中医学属于“症瘕”、“五色带”、“阴疮”、“虚损”之范畴。蒙医学称之为“黑色毒痞”。他们对本病的病机描述如下:
1.中国中医学
传统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探索和总结,已渐成体系。现综合各家论述,大致归纳为三点:一是湿毒外侵:一般多由经行、产后,损伤冲任,血室正开,胞脉空虚,风寒湿毒乘虚而入,瘀阻于胞宫;二是气郁湿困:经曰:妇女以肝为先天。由于妇女生理特点等因素,故妇女的情志比较脆弱,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当所顾不遂或长期忧思忿怒,内伤七情,肝气郁结,疏泄失利,横逆克土,脾虚湿困,湿蕴久生热,气滞、瘀血、湿毒互相胶结,
流注于下焦而致;三是下元虚寒:女子年近七七,天癸将竭,冲任脉虚,阴阳失调或房事不节,多产多育,损伤肾气,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温煦无能,以致胞脉气血运行受阻,瘀毒内结,血败内腐,终成恶症。
2.中国蒙医学
蒙医学认为:由于产后
恶露等败物余毒积蓄胞宫不去,临产时产道受伤或患腺痞治不及时等所致。
小编推荐:有研究发现,女性女性使用口服避孕药容易诱发子宫颈癌……[详情请看>>>>口服避孕药易招惹子宫颈癌
]
防癌 多吃这些蔬菜
生活中的防癌水果
预防癌症新十六条
警惕!吃的太油易得癌
注意:熬夜容易惹上癌症
远离乳腺癌 不可不知5点
食品中致癌物质有哪些?
水果颜色决定抗癌效果
抗击癌症中国几乎全面溃败
防癌健康饮食四法则
想了解更多肿瘤的相关知识
,请点击>>>>
癌症频道
(实习编辑:陈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