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理】
ATL的发生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HTLV―I)感染有关,患者血清HTLV―I检查阳性。高发区是日本Kyushi岛的南部,此处居民10%~15%HTLV―I抗体阳性,其他地方的发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发区和其他地区的发病联系起来还不清楚。
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环境条件与HTLV―I感染有关,家族成员HTLV―I抗体阳性率是无关正常人群的3~4倍。在抗体阳性、临床正常的患者血清中可分离出HTLV―I病毒。
【 临床表现】
ATL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白血病样的急性型、淋巴细胞增生的淋巴瘤型、预后较好的慢性型和冒烟状态(隐袭型)。
几乎所有患者均有淋巴结肿大。许多患者有广泛的淋巴结病,大多数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但纵膈肿块很少见。骨髓常有白血病细胞浸润。其他常见受累部位有肺、肝脏、皮肤、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ATL与淋巴瘤的几种组织学亚型有关,如弥漫性、低分化小细胞型,大小细胞混合型,大免疫母细胞型等。
约2/3的患者可发生皮肤受累,大多数皮肤浸润患者可见局灶性的ATL细胞浸润或波特利埃微
脓肿(Pautrier microabscesses)。与皮肤T细胞淋巴瘤鉴别主要是:多数ATL发病急,无慢性的前期病程;皮肤T细胞淋巴瘤和HTLV―I感染无关。
临床病程和淋巴结形态无明显相关性。
继发感染常见,主要有卡氏肺囊虫感染和细菌、真菌感染。
各型的主要临床和实验室特点:
(1)急进型 患者中位年龄为40岁。典型的表现为:白细胞计数5×109―10×109/L,外周血可见恶性淋巴细胞,发病时
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不常见。发病很急,主要是迅速进展的皮肤损害、
高钙血症,或两者并存。皮肤损害多种多样,如散在分布的瘤块、融合的小结节、斑块、丘疹、非特异性红斑等。高钙血症患者常表现为乏力、表情淡漠、精神错乱、多尿、烦渴。
(2)慢性型 可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肤及肺浸润,无高钙血症,无中枢神经系统、骨、胃肠道浸润,无
腹水及胸腔积液。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3.5×109/L,异形淋巴细胞>5%。乳酸脱氢酶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
(3)淋巴瘤型 淋巴结组织学证明为淋巴结病;无白血病细胞浸润;外周血淋巴细胞<4.0×109/L,异常T淋巴细胞<1%。
(4)冒烟型 皮肤损害为其特征,可表现为红斑、丘疹、结节。可有肺浸润。一般无高钙血症,淋巴结肿大、肝脾大和骨髓浸润均较轻微;无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周血ATL细胞比例较低(一般低于5%);染色体多为正常核型。乳酸脱氢酶为正常值的1.5倍以上。
【诊断标准】
国外诊断标准(FAB)
1、 Schimoyama关于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1) 组织学及(或)细胞化学证明为淋巴细胞系白血病伴T细胞表面抗原(主要是CD2+,CD3+,CD4+)
2) 外周血必须有异常T细胞,包括典型的ATL细胞(亦称花细胞及小而成熟的T细胞,细胞核有切入的凹陷或分叶核)
3) 抗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HTLV-I)抗体必须阳性。
4) Southern 杂交法可证明HTLV-I原病毒的单克隆整合。